汪曾祺,秒杀天下吃货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冬日的太阳来的晚,走的快,赶都赶不上。因此,愈发珍贵。

  我晚睡晚起惯了,每次拉开窗帘,总是疼惜又浪费了一阳台的阳光。昨晚痛下决心,上了闹铃,想着八点必能起床,但今天依旧是九点才醒来。机械钟终是没能胜过生物钟的顽固。睁开眼时,光阳已经透过玻璃,从两片窗帘的一小条缝隙中挤进来,顽皮地斜横在我的床上。一咕噜翻起来,快速地洗漱完,潦草地吃了早餐,泡上一壶红茶,便一屁股坐进阳台的阳光里。

  阳台的小沙发上,有一本几天前翻过的《汪曾祺散文》,是浙江文艺出版社于世纪初为纪念上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而出版的系列文学经典丛书中的一本。十几年前刚买回来时,已浏览过之中的大部分篇章,但未及细读。今日在这样的闲适中,在冬日暖阳的怀抱里,重温汪大师的作品,甚是美好,幸福人生莫过于此。

  这本散文集收录的多为汪曾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作的散文作品。从目录编排上看,大体分了四辑。但分辑的维度似乎并不那么绝然清晰,总之,都是忆旧。有童年时代的故乡高邮、有西南联大时代的云南昆明,还有建国初期的北京和上海,当然也有解放后去各地采风的游记。倒是最后一辑比较纯粹,全是写美食的。

  我今天有的是时间,打算在这暖融融阳台上与汪大师隔世对谈。所以,便不去随着我的偏好跳读,而是依着本书编辑的引导,以序从前往后看。

  首篇写他老家的花园,第二篇写葡萄的种植,第三篇写故乡的冬天,第四篇写故乡的夏天。看到夏日写完,我就产生了一种隐隐的感觉:汪大师莫非是个吃货?

  有了这种感觉,就被这种感觉牵引着,要去印证。于是,阅读的心态就变了。无目标的阅读也变成了有目标的追寻。追寻什么呢?追寻他对食物的描写。这是一种很奇妙的阅读体验。

  汪曾祺一向善写花草虫鸟,笔触之细腻也是出了名的。所以,他写夏天从植物花草入笔,就很契合他的趣味偏好。我读到的《夏天》正是如此。他写了十余种夏天的花草之后,大概是渴了,下午剖西瓜。“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吃着西瓜就联想到了各种香瓜,细数各种香瓜的性状及香甜。

  一个季节自有一个季节的时令食物,费些笔墨并不奇怪。况且,这都是夏天解暑解渴的好东西,纳入选材范围,正常不过。

  吃了西瓜,想了香瓜,该去找乐了。于是,蝈蝈出场,童趣盎然。玩累了,天也黑下来。乘凉。赏月。“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的栏杆都湿了”“这时已经很困了”终于进入梦乡。

  按一般人的写法,“进入梦乡”了文章就收尾,未尽之处,也权当留白。但是,汪大师还牵挂着核桃,入梦之后还不忘补上一句:“新核桃下来了,夏天才算过去”。

  以一种果实的成熟作为一个季节结束的标志,以此送别夏天,再结束全文,恰到好处的应了题。这补的一句,可谓大师的神来之笔。而我所疑惑的是,为什么偏偏要以核桃下山来送别夏天呢,应季的东东多的是,为什么一定是核桃?难道汪大师真的是个吃货?

  于是,我回头再看前面的《冬天》。果然,将家乡高邮人家的保暖取暖的种种方法写完之后,非常直接地、干脆利落地将话题切换到了吃食上了,完全省略了起承转合的过程,似是有点迫不急待。“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然后,不惜笔墨,从各种菜的性状到制作工艺,再到烹饪方法及配料的选择和讲究,尾尾道来,不厌其烦。“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冻豆腐不知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对种种吃食描写之细致,使我食欲的腺体大开,口水直涌。

  冬天当然还没有过去。过了一把美食瘾,再去玩冬天的游戏、雪天的游戏。刚刚玩了那么一阵子,又想起吃食了。这会儿不是想起了什么菜品,而是舂粉子蒸糕,做年烧饼,搓圆子。如同《夏天》等核桃下山一样,《冬天》是做了蒸糕、搓了圆子才放笔。

  看看,无论是冬是夏,无吃不欢,无吃不收笔。我的感觉还真没有错。一个成长于旧时代的中国男人,如果不是一个吃货,哪会有如此细密的心思、如此高昂的兴致来写吃食。

  不止是写冬写夏离不开吃。翻阅全书,除了写人的一辑极少提到吃外,其他写景、忆旧的篇章里大都挟带着香喷喷的美食。专写美食的一辑就可想而知了。在《宋朝人的吃喝》一文中,有一个细节尤其能代表他对食物的那一份特别的热忱:“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子。有一碗是白色的圆球似的东西,有点像外面滚了米粒的蓑衣丸子。有一碗颜色是鲜红的,很惹眼,用放大镜看,不过是几个带蒂的柿子!其余的看不清是什么。”我摘录这么长一段,能说明问题的,其实只有“用放大镜看”这么一个细节。你说,观赏一幅故人绘的夜宴图,不是专业研究人士,有几人会用放大镜去看呢。然而,汪曾祺就是这个例外。

  他对于食物的钟情,无人能及。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爱泡茶馆,在《泡茶馆》一文中,写到了十多家大大小小的茶馆,大多是浮光掠影地几笔带过,而唯独对钱局街附近的一家流连忘返。可是,他并没有写到这家茶馆有什么特色,倒是对茶馆门口买吃食的小摊及食物的滋味大肆渲染,酸角、泡梨、拐枣、葛根对他来说都是少见的,非得品尝其滋味不可。“我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要买一点尝一尝的”。或许正是因为这家茶馆周围,有这些奇奇怪怪的食摊,促使他成了这家茶馆的常客,并在这家茶馆完成了最初的几篇小说。他对食物的态度,不能说是执着,应该说是虔诚。在《咸菜和文化》一文中,历数了大江南北各种咸菜品种,考证其名称来由,辨析其工艺和口感的细微差异。为了弄清咸菜的起源,大费周折查《说文解字》《齐民要术》等古书,终究没有弄清楚,但并不甘心,说“关于咸菜的起源,我在看杂书时还要随时留心,并希望博学而好古的馋人有以教我”。

  正因为有对食物如此虔诚的探索态度和敢于对奇奇怪怪的东西都要买来尝一尝的勇气,所以,他有足够的底气傲视天下吃货。他在《宋朝人的吃喝》一文中毫不客气地对苏东坡老先生奚落道:“苏东坡是个有名的馋人,但他爱吃的好像只是猪肉……他爱吃猪头,也不过是煮得稀烂,最后浇一勺杏酪。—杏酪想必是酸里咕叽的”。苏东坡在宋朝也算是一个资深吃货了,但汪曾祺压根没看上眼。可见,对于今天的许多自诩“吃货”的人,在汪曾祺眼里最多只算个苏东坡式的馋人罢了。

  不服气的,就去读读汪吃货的散文。不秒杀你才怪。


本文作者

       邢世嘉:中国当代作家、独立文化学者、21世纪初期中国文化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多篇作品收入《大学语文》、《基础写作》等大学教材和中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试题(广东、江苏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作文材料(山东2006)。2010年,中国散文学会授予“中国当代散文奖”,个人辞条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学会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2007年被广大网民推举进入《星光闪耀2007名录》、2008年再次被网民推举进入《文化明星名录》。曾在《羊城晚报》《都市时报》《城市导报》《时代风采》《读者欣赏》《凤凰周刊》《中外文化交流》等十多家报刊开辟专栏。

    ,被《读者》《青年文摘》《作家文摘》《参考消息》《读者文摘》《联合早报》《南洋日报》《大公报》、香港《文汇报》等中外媒体转载400多篇次,50多篇单篇作品收入各种文集。曾获海内外当代青年诗歌大赛优秀奖、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旅游文学奖、中国青年报系列报刊优秀撰稿人奖、光明日报好稿奖(连续三年)、。有散文作品被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录制为配乐散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著有《欧洲人文散记》《欧洲客厅》《圣诞快乐》《咖啡时间》《罗马假日》等多部文化专著。其中,《咖啡时间》远销台湾、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被学界列为中国文化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邢世嘉也是瓶颈管理专家、创业导师,曾是孙子兵法与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所联合创始人,现为西安创业咨询服务中心首席创业导师,麦田书院创始人,陕西写作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作为资深管理顾问,曾经主持辅导的企业有:珠海格力电器、珠海泰丰地产(客户定位项目)、福建重工(瓶颈诊断项目)、云南农机(系统再造项目)、云南国旅(整合营销项目)、中山翰林电器(瓶颈系统管理)、佛山翰红家具(流水线瓶颈管理)、生活导刊(受众定位项目)、市场新报(渠道定位项目)、陕西康信(营销模式项目)、西安千年堂(产业转型项目)等数十家企业;参与辅导的企业有:福州皇鲨家具(瓶颈管理)、陕西盗汗王餐饮(连锁项目)、。现场诊断的企业有:佛山家具电商行业协会20余家会员企业。


《陕西人物志》约稿

      《陕西人物志》是陕西麦田书院创办的第二公众平台。顾名思义,这个平台是记人的,但不是以志体记人,不是人物成就清单、荣誉清单、履历陈列,而是通过对人物一些侧面或某些典型事件的描摹和述说,或展现人物的生活意趣、或反映人物价值取向、或揭示人物获得成就与荣誉的根由。我们试图通过不同的生命个体的价值呈现,给他人一些参照、一些启示。同时,也给被书写对象留下一些可供回望的生命印迹。凡文艺界、教育界、学界、政界、商界、农界等社会各界人士中,无论级别高低、年龄大小,只要有功、有德、有才、有趣的人物均可上台展现。

  

  《陕西人物志》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各路写手赐稿,体式可以是人物散记,也可以是微型报告文学,篇幅1000-5000字为宜,能附上相关图片最好。

  我们承诺绝不侵犯作者的著作权和署名权,但也不承担作品本身所涉相关责任,作者文责自负。

  像众多微平台一样,麦田书院《陕西人物志》属于公益性交流平台,所刊载作品一律没有稿酬。但对于优秀的原创作品,我们会在征求作者同意的情况下,推荐到纸质媒体发表。

  凡赐稿者,视为同意上述约定。

  另外,麦田书院还创办有《陕西艺文志》公众平台,凡文学评论、书画评论、影视评论、曲艺评论、书评、书话、序跋,以及相关史话、轶事、趣闻等都属于《陕西艺文志》平台的主角。篇幅1000-3000字为宜,略多或略少均可,附上人物图片最好。


主办单位:陕西麦田书院写作事务所

主编:嘉人

制作:卫军

投稿邮箱:renwuzhi2017@163.com

扫描关注人物志
扫描关注艺文志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