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子不简单!回家带头养虾,获得巨额财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前言

刘志丽其实不想在外打工。想到家里又没有什么像样的收入,家里老的有病,三个孩子读书,入不敷出,成了当地的贫困户。她就想打工挣钱脱贫过上好日子。


刘志丽是调关镇火炬村3组的媳妇,在广东清远一家服装厂打工,夜晚清剪服装上的线头,常常熬到凌晨,好几次差点儿一瞌睡扎进衣服推里去了。嘴里活泛的女人这时候就带头起哄,要小刘唱首歌儿赶瞌睡。都是夜夜在一起打工的老少姊妹,也犯不着忸怩,她开口就唱。

▲刘志丽在小龙虾养殖基地


回家养虾,就是因为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很甜蜜,家乡月就抚摸我的头......


这时刘志丽的手机响了,是自己双胞胎儿女发起了视频:“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


“你怎么还不睡觉呀?这么晚了。”


“我想妈妈。”她鼻子一酸,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刹那间,大家都拥围着她:“孩子,妈妈也想你们……。”她突然关掉手机,撇开人群,跑出去悄悄地抹着眼泪。


刘志丽的丈夫卢友荣一把搂着她说:“知道你又想孩子了。”


他们相拥着不知不觉走进一家夜市。


“两位客人,龙虾来一份,是湖北特产的!”


服务员热情招呼:他们俩点点头,挑了一个安静点的地方坐了下来。一小份微辣龙虾端了上来,刘志丽先给老公夹一个大的,自己选一个小的。味道不错,就是这个味,只是有点儿贵。


刘志丽一边吃一边埋怨丈夫:“一小锅龙虾花160块,够平时混一个星期!”


卢友荣:“说对了,你那一星期叫混,今晚这顿叫脱贫致富!”


她说:“我们家乡在养虾,只有20多元钱一斤,比现在的鲜。我们在广东吃家乡的龙虾,既然龙虾这么俏,干嘛我们自己不养虾呢?”卢友荣没理会她,自己又倒了一杯啤酒。


“嘿!你们俩好口福呀!”刘志丽和老公抬头一看,是同村好友石春和带着女朋友张月兰,他们就顺着桌子一人一方坐了下来,慢慢地扒开虾盖,慢慢开始品尝。他们在千里之外忆起故乡,忆起故乡那古老的桥,清清的水,巍巍的山……


刘志丽问他们什么时候回过家,石春和说:“因为家乡连路也没有一条好走的,爱人一直不想回家,心里总觉得好像隔了千山万水。”这时服务员问要不要再上一份湖北的小龙虾?


湖北的龙虾,说不定就是石首调关的呢。一心想脱贫的刘志丽眼睛一亮,于是有个强烈的愿望——想回去先利用3亩水田跃跃欲试养龙虾,丈夫卢友荣沉默了一会说:“试你就试呗,恐怕也是想孩子了。”


刘志丽到家时已是夜色阑珊,三个孩子惊喜包围了她,双胞胎儿女抢过去背包,扑上来搂住她脖子,大丫头打来水让妈洗把脸,心里顿时一热,旅途劳顿一扫而光。一家人团团围坐,回家多好啊!


初涉养虾,不仅靠的胆量,还有细心。

2015年,刘志丽准备尝试养殖龙虾,扶贫工作队与村干部知道后,就帮助她购买虾苗,还请来养虾能人手把手传授技艺。3亩稻田投放4万只虾苗,清整、消毒、施肥、换水、筑田坝,一身汗水一身泥,精心伺候着她的每一只龙虾。五个月过去了,稻田龙虾穿梭,扳着手指头,她算算账,养龙虾上半年就能够受益,一亩田收入有4000元左右。原来在南方打工,省吃俭用一年到手只不过两万元。

第二年,刘志丽不想小打小闹,要丈夫卢友荣也回家创业。她果断地扩大养殖面积,从开始3亩扩大到20亩。她的底气,不仅来自收入变化,还有扶贫政策。贫困户每亩还可以享受政府补贴300元;资金不足可以申请惠农贴息贷款;养殖技术遇到难题,只要一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上门免费指导。技术、市场、资金……万事俱备,何愁不赚钱呢!她想到这些,整天心里乐滋滋的。


养虾高产,也需要秘诀!

养殖户们需要在池内四周种植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茭白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以利小龙虾蔽荫和滋生龙虾爱吃的浮游生物,且放养规格不能相差太大,放养规格应基本一致。在放养小龙虾时,应注意小龙虾的规格,采用大、中、小三种规格分池放养。若放养规格大小不一,会出现大虾吃小虾的现象,以致成活率大大降低,影响养殖产量的提高。

小龙虾仅吃浮游生物是远远不够的,其投放的料饵及其标准,也是相当重要的。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鱼和碎肉,3天后1个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碎肉或配合饲料,待虾苗长至6~7厘米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如麦子、麸皮、玉米、饼粕及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具体可根据虾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每天喂2次,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晚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80%,饵料应投在小龙虾集中的地方适当多投些,以利其摄食。


资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养虾行业

一到晚上,刘志丽就带领姐妹们欢快地跳起来。随着晒场上的音乐响起,她们扭动着并不纤细的腰肢,用舞姿表现出对村庄大地的爱恋与喜悦。


当跳舞的视频发到朋友圈时,张月兰看见后惊讶地问:“村里还有人跳舞?”


志丽说:“开始只有五六人,现在30多人了。”她们大多数是返乡回来的妇女。


小张问:“你养虾的情况怎么样呢?”

“镇里提出把龙虾产业作为脱贫的当家产业,龙虾使我们家脱贫了。”


“一亩田能赚多少呢?”


这说不定,一亩田能赚到3000至1万元。卖龙虾的同时再卖虾苗,可以赚得更多。”


“我回来了就到你家里来吃龙虾。”


“好吧!等你回来。”


“刘老板――”刘志丽循声望去,是调关镇副镇长刘明华、村干部彭国财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拿着《贫困户脱贫申请书》来到她的家,她笑呵呵地递茶。刘明华是来张罗养殖技术培训一事的,希望乡亲们提高收入,尽快脱贫。


谈起脱贫,左邻右舍都争相来听一听、议一议。两三年前,年轻人大多进了城,农村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在田间,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放眼望去,多少间房屋在空旷的天地间显得那么孤寂苍凉,多少个家庭一年到头没有几天能够团圆。目前,道路不畅通,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就筹资金修生产便道,让车能开进田埂上。小龙虾,大产业,调关镇实现了村组全覆盖,累计面积达7万亩,创造经济效益2.7亿元。如今全镇15个村八千多人纷纷返乡创业,夜晚,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能听到欢乐的笑声。

刘明华和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


养虾人越来越多,面积也在扩大,不会因虾多而价格下跌吧?”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她们心头,也是很多人心里的担忧。


不会。石首人还没有吃到我们调关的龙虾呢!生态养殖基地环境好,生产的小龙虾供不应求。我们镇将大力发展稻虾连作,让龙虾爬上普通百姓的餐桌”,刘明华呷了口茶,“南湖村有个养殖大户,明天大家都到镇里参加养殖龙虾培训班,去听别人传经送宝,解惑答疑,相互交流养虾经验吧。”


听到这儿,大家心里豁然。


培训班上,还为养殖户设计了养殖方案。当要大家谈感受时,刘志丽说,我们镇当家产业越来越兴旺了,小龙虾形成了“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也享受到了产业联动的甜头,还有以绿色取胜,这条路走对了。


南湖村5组龙虾大户谭海清说,两年前,他与妻子徐凤兰放弃在广州办的石膏厂,与三个村民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稻虾连作面积从20亩扩大到400亩,今年仅龙虾这一项就收入150万元。


槎港村一养殖户说,我们90%以上的农户存款达到了30多万元,这得感谢各级政府对村里扶贫开发的大力扶持……


“是你们养龙虾在调关创造了一个传奇,是你们让村里的贫困户看到了希望。镇里要给你们带上‘脱贫先锋’大红花”,调关镇党委书记朱斌高兴地说,


“去年有1630个贫困人口脱贫,今年底将有851人摘下贫困帽,因龙虾脱贫的人数不断增多。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2019年底全镇建档立卡的 4585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小龙虾,已成为调关一个持续产生效益的产业。龙虾一定会越爬越远,爬向全国。”


朱斌的话刚说完,掌声再次响了起来。


后记

五、六月是收获的季节,想吃龙虾的张月兰回到了家乡,乐颠颠地来到刘志丽家。小张没有看到龙虾,午餐桌上也没有上虾这道菜。

刘志丽看出小陈满脸的不高兴就说:“我们一起到稻田里去看看吧。”


“嘀嘀嘀”,田间生产道上车来车往,她们躲过了一辆又一辆。


小张问:“哪里来的这么多车?”


“这都是收龙虾的车。”


我们这里是无公害养殖,引得全国各地的收虾客商抢着订购,龙虾远销上海、广州、武汉、岳阳等,石首人根本买不到调关的龙虾,连我们养虾人自己也吃不到。”

张月兰惊诧:“在广州吃的龙虾,说不定就是我们这里的呢!”


一路上,刘志丽和小张一边走一边聊着,她们看见广阔的田野好一幅丰收的景象,捕捞、装筐、过磅、数钞票,调关镇乡村的笑声此起彼伏。张月兰迫不及待拿出手机:

“喂,老公,你帮我到厂里去辞工,我就到家里跟丽姐一起养龙虾了.....”


“还是过几天跟你去厂里辞工吧?”小张老公在电话里担心她心血来潮。


“不用想了,我就在家里帮孩子爷爷养龙虾,不让老人累倒了。”小张像换了过人似的。


“你决定回家了,那我们的舞队又多一个人了”,刘志丽满脸笑容。这时,张月兰笑嘻嘻在收虾客商车上抢了几斤龙虾,说需要付多少钱就给多少吧。


此刻,夕阳下的小龙虾在一片片稻田里或悠爬自乐,或耸肩拱背,宛如梦里一幅幅雄浑的水墨画。当这个梦想遇上国家的好政策,就变成了现实。


她们回到了家,一会儿厨房顶上有了炊烟。刘志丽的两个小孩手里拿着龙虾吃了还想吃。老公旺了桌子上的炉火,火锅里的龙虾,热气氤氲,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飘向远方。

END

来源:养虾综合自石首市新闻中心、今日石首内容报道。

猜你喜欢(戳标题阅读▼)

喜欢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戳原文,更有料!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