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11年前那座“湿透的坟墓”,如今人们称它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这几周的压力一直挺大,总觉得生活一安逸起来自己就开始犯懒,又是拖延症又是缺乏行动力的,并没有积极地去完成很多定下的目标,所以时常自责又焦虑。再加上眼里总是只望着诗和远方,不愿意承认生活中的苟且,明明生活费要入不敷出了,也不情愿出去找个营生贴补家用。男票的工作找的也不顺利,大概是之前把一切想象的太简单了。我俩越来越怕点开银行账户了,计算了一下余下的存款省着点用大概能再坚持两个月。
 
终于,在一个周一的下午一个失败的面试结束后,压力和烦躁同时到达顶点,我俩大吵了一架,声嘶力竭,我也哭的老眼昏花。
 
大概是当初讲冲突理论的时候学的比较认真,所以我一直坚信冲突是有更多正面价值的,释放对立情绪,然后一起努力解决问题。第一步我们决定去旅游,找一个最快乐的地方,换个好心情。于是比较了半天最终选择了新奥尔良,一个唯有美食、爵士乐和狂欢的地方,还有一个搞笑的名字:“Big Easy大快活”。
 
 

“今朝有酒今朝醉”
 
经历过西班牙、法国的殖民,集合了各个国家的移民和异域文化,《Lonely Planet》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熔炉,没有国界的地球村,每天世界各地的人们赶来这里纵情享乐。

法属区是这里最热闹的聚集地了,沿街是各种各样的美食餐厅,几十美分一只的大生蚝,淋着新鲜的柠檬一口吞下去,鲜到没朋友;一盆盆辛辣可口的小龙虾甚至能和我们簋街一较高下;路上人手一杯现调冰镇的鸡尾酒,喝完了路上任何一家店面都有热情的老板给你免费加满;俱乐部里弥漫着彩色烟雾,裸露上身的女郎一个劲儿地宠你搔首弄姿,花个20美元就能享受个大腿舞;爵士乐、重金属、炫彩的霓虹和着不同肤色尽情扭动在一起的身姿,室外乐队转角都是,你可以随着音乐一路跳下去,也可以找个台阶坐下闭上眼听它一个晚上;隔三差五这儿的人就自发来上一场庆典游行,各种花枝招展的服装道具,投入地演绎着自编自导的剧情角色,大家的戏都好足,让人忍俊不禁。在这里快乐是会被传染的,快乐不足的时候,就来这里充个值。
 


“快乐的人自然招人喜欢,但事实上,在痛苦中依旧保持的快乐才是让我更爱这里的原因”

11年前,一场名叫“卡特里娜”的飓风曾毁灭了这座天堂。那是连续四天的噩梦,堤坝崩塌,海水、湖水、河水、运河的水一涌而来无情地将新奥尔良翻卷成一片泽国,80%的城市淹没在水中,一具具尸体漂浮在水面或腐烂在房子里,新闻媒体的头条统一换成了“新奥尔良成鬼城”、“这里活像一座湿透的坟墓”。
 

天堂没了,一切快乐的音乐和热闹的喧嚣都结束了,对于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说,只是地图上少了一处旅游的目的地而已,但对于新奥尔良人来说,是全部生活的覆灭。
 

11年过去了,其实能感受到,这里距离修复完成还有很远的路。出了法属区,街上寂静得很,很少有人。路边的杂草快有一人高,临街的墙面还有很多是坍塌的,歪歪扭扭停着的汽车也是破烂不堪。在这里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地方停车,好像也从来没有人交停车费。
 

刚来的时候我们还什么都不了解,每次停车前都会仔细确认旁边停车牌上的具体要求。有一次,正当我们仰头看得出神,路边一个黑人老爷子热情地朝我们说“尽管随便停吧,没人管。”“哈哈,这么好!”就这样我们聊了起来。“还有那么些房子马路什么的没建好呢,哪有人顾得上管停车收费这些事。”老爷子名叫Sander,坐在路边的台阶上正在享受午后温暖的阳光。他是一名退休的铁路工人,飓风后的第三年搬回来的,他说自己现在经常陷入回忆,盯着后面房子旁一片空空如野的杂草堆,大概已经把洪水前的画面翻来覆去咀嚼过了很多遍。过去这是他家房子的后院,用花花草草装点得很漂亮,朋友们经常一起聚会,烤生蚝、吃小龙虾,喝自己调制的Bloody Marry。现在很多朋友都再也见不到了。能感受到他声音里的落寞,但很快他还是仰着一张笑脸跟我们道别,“相信我们的生活总能回到原来的样子,祝你们在这儿玩的开心!”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安家在别处,而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勇气回来面对这场噩梦,愿意重建家园。沿街越走越替这里赶到惋惜。忽然巨大的摇滚乐声朝我们袭来,一个小哥驾着辆喷满彩绘的三轮车呼啸而过,摇头晃脑地高唱着听不懂的歌曲,沉浸得无法自拔。
 
一个小小的写着博物馆字样的牌子吸引了我们,小心地探头进去,果然是一家微型博物馆。一个满是银色胡子的老爷爷正在屋里整理东西,见到我们进来热情地招呼。老爷爷叫Lewis,是这里的主人,这间博物馆其实就是他家后院一间用木头搭建的简易小屋,展示的是他这么多年悉心收集的这座城市各种大大小小狂欢游行的印记。发黄掉色的照片挂满了一墙,褶皱的服饰和被翻烂角的书籍散乱地排布在桌上,不精美但是满眼的故事。Lewis见证并经历了整个家园的覆灭,63岁的他在灾后第一时间选择了回来。那时候他就睡在车里,“不能让这片土地的故事断了,别人说这里是地狱,但这是却是我的家。”他说这些的时候,面容很慈祥,眼神很坚定。
 

他给我们讲飓风走后第一年的狂欢节。那时候,人人都说新奥尔良完蛋了,这一年的狂欢节也肯定没了。怎么可能,狂欢节是新奥尔良最重要的文化特色和精神象征,我们怎么能让它失约。虽然那时候回来的人并不多,大家也没什么钱,更没有资源设备去准备像往年一样的服装道具,所有人都是自发地奔走呼告,各处联络想办法,最终把庆祝办起来了。那一次在街上大家跟每一个遇到的人拥抱、跳舞,我们心里都清楚,能回来来之不易,而未来的路再艰苦我们也欣然接受。这座城市的DNA从没消失。
 

在这里见到的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有过伤痛,所以笑的更用力更珍惜。能被称作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或许也是因为它经历过最惨烈的失去和最难熬的等待。大快活,心疼你的伤口还没有愈合,但又为你高兴,因为你还顽强地为了更好地活着。
 
最近道长在一千零一夜里很应景地讲了余华的《活着》,一个主人公福贵经历了抗日、国共内战、土改、打地主、、三年自然灾害、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目睹全家人逐个死光的悲惨故事。一生里经历过太多的荒谬,但面对这些你说不出话也叫不出声,晚年他也就选择傻呵呵地乐天知命了。道长说,“他没法改变什么,只能努力活着。你别跟他说什么人生理想或是信仰,也别跟他去谈人活着为了什么,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人是存在先于本质的,这是我们的生存哲学。”
 
我并不觉得这是个叫人认命,心灰意冷的灰暗故事,天灾和人祸那么多,在艰难和痛苦是生活大部分面貌的时候,好好活着本来就是一种不认命的表现。所以我们大可以坦然地允许自己的失败和软弱,允许生活有时的无意义。在迷茫或低谷里钻牛角尖、跟自己死磕、质疑自己,甚至伤害自己都是不清醒的表现。没有苦的衬托,就尝不到甜的惊艳,就像享受甜品最好的方式是配着一杯微苦的咖啡或是茶。给自己一点品味苦的时间,让自己学会鉴赏苦的能力。
 
不管正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让自己快乐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我喜欢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每次建设完我都变得珍惜并享受起这样的苦日子了,因为这是我努力活着的证明,它们都会留下些什么。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欢迎不同意见和新朋友,给我留言吧。(或者联系邮箱:diversity_miao@163.com)

这顿加餐,满意吗?

放心吃吧,我宁愿被撑死,也不想被馋死 ☺
专业社会学和传播学,企图每天多认识这个社会一点,并致力于用有趣和实用的方式记录下来。一起吗?
—— 贪吃害死猫?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