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5,舌尖II原班人马打造,小海鲜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人生百态,

最终都会化作饭桌上的,

一粥一饭。


《小海鲜》




《舌尖3》终于,

在一片争议与吐槽中完结了。

《舌尖2》后再无纪录片?

偶然发现了一部片子

评分竟是《舌尖3》两倍!

网友更是一水好评:

“因为对舌尖3失望而来看了这个片子,

相比之下真的

至少高出一百个珠穆朗玛峰!”

 


《小海鲜》

由《舌尖2》第一集导演李勇操刀执导,

制作团队也基本是原班人马。 

分为“讨小海”和“烹小鲜

上下两个部分,

用8个海边人家的日常故事,

将小海鲜从捕捞、运输

烹制、品尝的过程娓娓道来。

 



成片不长,共约1个小时,

却是花了整整一年

在浙江东部沿海三门湾以及周边海域,

顶着风浪和艰险拍摄完成。


而李立宏老师独特声线的演绎,

也使得了大批网友形成了

听声音就饿的特殊条件反射。



其中囊括了20余种不同的小海鲜,

从较为常见的

对虾、生蚝、牡蛎

到海边独有的藤壶、短蛸、虾蛄

一应俱全。

汤汁咕咚作响,

热油爆炒煸香。

隔着屏幕似乎都能闻到,

让人欲罢不能的浓郁鲜美!



一条船,一双手,

劳作一天,

换来全家人的生活。

这种简单的作业方式,

就被称为小海。



卢老汉和他的同伴,

使用着有上千年历史的捕鱼技艺

——拗罾(ǎo zēng)



拗罾利用杠杆原理,

在工业化盛行的今天,

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



在辛苦劳作后,

斟两碗酒,支一口锅,

炖上刚捕捞来的鱼,

小叙几许,

这就是生活。



6月的东海,

正值休渔期间,

为了给餐桌寻找其他食材,

渔民们会选择另一种讨海方法。



在岛屿和岩礁遍布处,

寻找藤壶及其他螺贝。

这需要非同寻常的默契

才能在潮水涨落几秒钟的

短暂间隙迅速收获。



挂满岩壁的藤壶,

用火反复熏烤,

不需要任何佐料,

汁液饱满的一汪鲜肉

是专属于讨海人的极致美味。



而在船只无法靠岸的陡峭处,

生长着稀少的藤壶——佛手

为了这价值不菲的佛手,

讨海人常常要“飞檐走壁”,

冒着生命危险,

与海浪争分夺秒。



素油烹炒后的佛手,

牙感丰腴,鲜美异常,

是对家人最好的犒劳。



舟山渔场里,

船长老方已经100多天没有上岸。

为了对抗连年下降的产鱼量,

老方将渔船改造成了蟹船。

但因操劳过度,

身体已经不再允许他继续工作。



漫长而孤独的漂泊,

是讨海人青黄不接的主要原因。

老方的儿子刚满20岁,

但他还是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艘船——

这是全家的希望



初秋蟹肥,蟹肉洁白细嫩,

还带有微甜。

经过简单烹制后,便是一顿美餐。

和天下多数的父子一般,

老方与儿子无言地吃着饭,

却也是风平浪静时难得的休憩。



大寒以后,

蛇蟠岛的渔民们会聚集起来,

经3个小时的跋涉,

分散至万亩蛏田。



蛏子的卖相十分重要,

机械化的工具会破坏外壳,

因此挖蛏完全依赖渔民们的手工,

他们埋首于深深的淤泥中,

顾不上脏和手的酸疼,

只为寻找完整的蛏子。



蛏肉柔韧敦厚,

有绵长的回甘,

因此烹调方式多选,

白煮、盐焗、煲羹,

而蛏子鲜味变化分解的速度非常快,

远离海边,

便会无缘这种新鲜滋味

但这种缺憾,

恰恰成就了小海鲜的特别迷人之处。



在「烹小鲜」这集中,纪录片则更多介绍了海边人家的饭桌故事







选择离开大城市的叶娃夫妇

回到家乡跟父母一起养殖螃蟹

两人决定开家网店来增加螃蟹的销量




小海鲜为他们提供了生存途径

也寄托了两个人的希望和未来

传统和现代的渗透

也让他们的生活平添了几分可能




这流油的蟹黄简直太诱人!

正如片中所说

一只肥蟹都抵得上一桌好菜了




在另一边

8 岁的堂堂准备开始自己的暑假

妈妈把他带回乡下的外婆家


外婆精心准备食物保证外孙的营养

而外婆的用心良苦堂堂并不领情

泥螺却意外成了拯救他挑食最好的良方




中国家庭主妇们擅长因陋就简

把平常的材料变成可口的美味

那种特殊的味道

独一无二无可取代




作为很少相聚的周烁娜一家

为了给 100 岁高寿太奶奶过生日

已经当了妈的孙女们从全国各地赶回来





所有的言语与爱意

都在那盛得满满的碗里



虽然整个纪录片只有短短两集

加起来也不到一小时

而藏在这些常见的海鲜

背后的万千味道

值得慢慢欣赏细细品味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