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重在养肝、祛湿、舒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清明时节雨纷纷,桃花风起正养生。”

清明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和踏青赏花的日子,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关于清明养生,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得非常清楚: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


这个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清明养生重点:平肝气、养肝阴



中医认为春季主肝。清明时节,人们的情绪波动,容易引发肝火上扬、伤肝阴的情况,所以清明节前后养生重点,都应放在平肝气、养肝阴、去风热上。同时也要做好深呼吸、有氧运动。


春季是养肝的主要时间,如果能保持肝功能正常,那么体内的气就能运转正常,保持旺盛的经历,气血也就会通常,五脏六腑也能维持正常的运作功能。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

(1)养肝

在清明时节,要多吃一些对于肝脏有益的食物,来滋补肝脏或者是预防肝功能的出现问题,这就是养肝。

(2)清肝

在清明的时候,多服用一些银耳等滋补品,性甘平且无毒性,可以润肺和生津,能益阴柔肝,经常食用可以起到柔肝和养肺的效果,这就是清肝。


养肝方法

1

---揉地筋

肝主筋,调筋就是养肝。脚翻起时,就会出现一条硬筋,名为“地筋”,这根筋可循行到肝经上。


方法:把一根擀面杖放在地上,看电视时用脚踩在上面滚动。

2

---推肝经(大腿内侧)

肝经起于大脚趾的大敦穴,也就是胆经结束的穴位,然后沿脚背向上,然后由小腿内侧一直进入人体会阴部,环生殖器一周,进入小腹,然后从胃旁向上,通过鼻咽,到达头顶百会穴,直接与督脉相交。我们可以通过每天按揉大腿内侧来疏通肝经。


方法:用掌根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第二个关节向下推。每次推300下。

如果觉得疼痛受不了,或者怕划伤皮肤,也可涂一些肥皂或者其他具有润滑作用的油脂。

3

---搓手心养血保肝

从经络的角度而言,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手心搓热后有活血的效果。


方法: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着左手。

4

---按揉、艾灸太冲穴

太冲穴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穴。如果是肝气郁结上火,按揉太冲穴是非常必要的。


方法:仔细找一找最痛的点,揉的时候要从太冲穴揉到行间,也就是从上往下揉30下。或直接点按50下。


注重祛湿

进入清明时节雨水丰富,此时气候潮湿、阴冷、反复多变,空气湿度大,身体难逃湿气的侵害。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特禀质的患者对潮湿的天气特别敏感,容易外湿与内湿合而发病,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因此要注重祛湿。


,缺乏运动。建议通过跑步、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微微出汗祛湿,并注重健脾,减少湿邪的生成。

另外,适当刺激阴陵泉穴可以起到清利湿热、健脾理气、通经活络的作用,还可辅助缓解腹胀、腹泻、水肿、膝痛等。


心情舒畅,防高血压

清明是高血压易发期,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调和阴阳、扶助正气,调畅肝脏可减压。

西医学研究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的症状。


因此,在调理过程中及情志方面,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导致血压升高等。清明保健养生须防寒补阳保肝,即益肝补肾,以顺应自然界的生发规律。


呼吸道、风湿类疾病高发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让人打不起精神,这也就给了很多疾病乘虚而入的机会。以下几类疾病是高发疾病,大家要格外留心:


第一,呼吸道疾病。 清明节前后,乍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呼吸道疾病会高发。


第二,过敏性疾病。 清明节前后是花粉传播期,人体吸收了在空中飘浮的花粉,就容易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以及全身发痒等过敏等疾病。外出时,在草丛、树林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不要逗留太久,回到家后要应及时洗脸、洗手。另外,中午日晒最强,花粉的释放量最多,对花粉过敏的人最好不要外出。


第三,风湿类疾病。清明潮湿多雨的天气,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更容易找上门,也更容易复发。


天气多变,保暖不放松

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


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饮食清补为主,少酸多甘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益肺。


可饮用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有些人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


在春天我们多吃酸味会让肝气更旺,肝旺伤脾,从而导致脾虚。因此,春天在饮食上要少酸多甘。


甘味食物首推大枣和山药。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山药也是春季的饮食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山药可做山药粥、山药红枣粥等。


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生发”食品要慎食


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


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在我们日常食物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有以下几大类:

蔬菜类: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

果品类:主要有桃子、杏等。

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

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

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


声明: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如有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告知。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