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月饼、赏满月,中秋节还应该做什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中秋节,吃月饼、盼团圆、赏满月、脑补嫦娥,这似乎是中国人在过中秋节时从来如此,理所当然的文化习惯。但是,你能想象吗?先秦时期就有了如今我们熟悉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初盛唐时,关于中秋的记载就已经初见端倪;而月饼却直到明朝才产生?这些看似成套的“传统习惯”,其实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来源和长达2000年的时间差距。

过中秋,赏明月,吃月饼,今天这一成套的中秋传统,其实并不是同时形成的。图片来源:shutterstock提供


中秋节,你从哪里来?


“中秋”,或称“仲秋”,本来是八月的别称。《左传》时代的历法按月份分配季节,从正月开始算春季,每个季节包括三个月。人们分别把孟、仲、季三个字按字辈排行的习惯加到季节名称的前面,这样就形成了月份的一种别称,比如一月就叫孟春,六月叫季夏,而八月就叫仲秋了。

在《左传》时代以后的几百年里,寒食、重阳、七夕、端午、上元等我们今天熟悉的传统节日陆续破壳,但中秋却一直只是一个安安静静的月份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一直到了唐代,中秋节才终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在初、盛唐时期,已经出现了一些与中秋有关的零星而模糊的记载。比如《全唐诗》里就收录了李峤(qiáo)的《中秋月二首》,明确地把“中秋”和月并列在了一起。但一直要到中唐时期以后,有关中秋的文本才开始大量涌现。这一时期也终于出现了许多比较明确地体现了中秋已经成节的例子。其中后人最常引用的大概就是著名诗人王建(约766-约830)的那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诗中明确体现了十五夜望月思乡的风俗,这与我们今天熟悉的中秋节有着确定无疑的继承关系。这首诗虽然只说当天是“十五夜”,没有提及是几月十五,但诗句中恰好出现了“桂花”这一意象,我们可以由此推知此处的“十五夜”已不再是之前诗人们经常提到的正月十五的上元夜;而诗句中“人尽望”三个字又证明在当时赏月思乡也并不是王建一个人的习惯,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风俗。这首诗足以证明在王建的时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存在的节日。

研究者们常举的另一个例子是当时流传颇广的唐玄宗中秋游月宫的故事。这个民间故事版本非常多,我们这里仅举敦煌出土的《叶净能话》的版本为例。这个版本说唐玄宗在中秋赏月时,净能和尚提出要带他登月带他飞。登月听起来很酷,唐玄宗当然欣然同意,于是就穿上了“白锦棉衣”,跟着他上了天。到了月亮上,发现上面楼也高级,树也高大,就是环境太高冷(字面意思),冻得他受不了,虽然见到好多漂亮妹子,但也不得不急着打道回府。后世苏东坡那句“高处不胜寒”的担忧,大概也与这个故事有关。这则故事也可以说明唐代中秋逐渐已经流行,并成为了某些民间故事的背景设定。有研究者甚至认为,这则故事的流传对中秋节的形成或传播有一定促进作用。

在中唐以后,提及中秋的文献记录开始爆发式地增加。但是一直到北宋中期,它也没有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到达和端午、重阳等老牌主要节日平起平坐的地位。不仅唐及北宋官方没有将中秋纳入法定节假日的范畴,当时各种主要的介绍节日、民俗图书和类书也都没有中秋的影子。直到南宋时期的《梦梁录》、《东京梦华录》、《岁时广记》等图书里,中秋才终于跻身重要大节的范畴,再到嘉泰三年(1203),中秋被列入官方法定节日,算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基本确立了它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地位。

《津逮秘书》本《东京梦华录》卷八中有一段对于北宋末期汴梁中秋节节俗的记录。这里的“东京”指的就是北宋首都汴梁。

这里我们仅举《梦梁录》卷四为例,看一下南宋时期中秋节的盛况。


“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恣以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栾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书中讲由于中秋夜没有宵禁,此夜成了全民狂欢的日子,不仅有钱人家要赏月刷夜,甚至就连那些学中文和学生物的穷人,也会不惜变卖衣服尽全力过个买买买的佳节。南宋时期中秋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了。自南宋以后,中秋一直几乎是除春节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月饼的来历


在我大吃国,月饼(不包括五仁的)作为一种对部分人来说非常好吃的高热量不健康食品,一直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那么这种口味如此多娇,引无数青年胖了腰的节日食品,又出于何时呢?大部分读者听到的说法大概是它起源于宋代。大文豪兼大吃货苏轼在《留别廉守》的那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经过报纸和网络的多年渲染,在公众心中已然成为了月饼起源的标志。然而,细读文本,我们就不难发现,苏轼在这里只是做了一层比喻,并没有什么证据显示这“小饼”跟中秋节有什么关系。

除此以外,宋代文献中还屡屡出现一种叫“月饼”的食品。如前面引用过的《梦梁录》卷十六中有一篇《荤素从食店》,其中就谈到那里销售的面食中就包括了“月饼”。很多通俗文献于是便将此例作为宋时已经存在中秋月饼的铁证。然而,这一篇在报菜名之前已经明言这些面食是“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说这些面食都是四季供应的寻常食品,完全没有提到要在中秋才能吃它。而同书介绍中秋节俗的章节,又完全没有谈到月饼的存在。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宋时诸文献所谈的“月饼”,只是一种圆形的,像月亮的饼,跟中秋同样关系不大。

现有的可确认为中秋月饼的文献最早要到明朝才出现。如明人刘若愚《酌中记》卷二十记载:“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这里的“月饼”便指中秋月饼无疑了。

虽然月饼各种不健康,但是一年也就吃这么一次,就别顾虑太多啦!图片来源:shutterstock友情提供


嫦娥的故事


嫦娥作为我国第一位登月的航天员,她背后的故事却一直不为众人所知。这里我们就再顺便讲一下这位航天员的传奇经历。嫦娥最早可能是帝喾(kù,“五帝”之一,尧的爸爸)的妻子。张澍辑本《世本·帝系篇》云:“帝喾下妃鲰訾氏之女,日常仪,是生帝挚。”“仪”和“娥”都是上古歌部字,古音相似,这里的“常仪”就是后世的嫦娥了。

我国第一位航天员,嫦娥(误)。作者:任率英(1955)。图片来源:

《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勿躬》篇又言:“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一般认为这个“占月”就是通过推算月球的公转周期来制定历法。“尚”、“常”都是阳部字,事实上“常”本身就是从“尚”得声的形声字。这个“尚仪”还是嫦娥。到了这个版本当中,嫦娥的工作终于不限于生娃,而与月亮直接相关了。

在鲁迅心心念念的《三哼经》,咦,不对,是《山海经》里面,嫦娥生孩子和管月亮两个故事发生了融合。《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说:“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义,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义”和“仪”古音同谐声者必同部,这里的“常义”仍然是嫦娥。在这个版本中,嫦娥成为了《山海经》神话系统中重要神灵“帝俊”的妻子(帝俊的另外两个妻子是娥皇和刚才出现过的羲和,其中羲和生下了十个太阳,嗯,就是在后来其它版本神话里被嫦娥的搞天体计生的丈夫羿射死了九个的那十个可怜的太阳),她生了十二个月亮,正在给月亮宝宝们洗澡。


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郭璞《山海经传》书影。

而我们最熟悉的嫦娥奔月故事大概也产生在先秦时期。这个传说与玉兔、蟾蜍的传说相似,全都来自于人们对月球上环形山形状的脑补。在《归藏》中,嫦娥变成了善射的羿的妻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注:此文本《初学记》引《淮南子》,但学者们经过考证一般认为实际上引用的是《归藏》)这里月亮从嫦娥的孩子,变成了她的登陆地点。遗憾的是,古代的科技水平还不够发达,虽然可以载人登月,却没有返回舱,于是她着陆以后就不知道怎么回来了。后世将关于羿的其它传说也纷纷加在这个传说当中,终于完成了今天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版本。

其实,我们对于传统节日一直有着很多误解。年中时,网上有流言称“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而实际上古人庆祝端午节,吃吃喝喝赛个龙舟的记载非常多。而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在过去也不仅仅只作为“乞巧节”而存在,它的节俗经历了复杂的演变——从最早的曝晒书本,到乞巧,再到祈求多子多孙,以及如今的情侣秀恩爱,单身狗烧烧烧。而中秋节相对与上面那些节日来说,人们对它的误会还比较少,只是当你在今夜,对着圆月,品着清茶吃着月饼时,或许要感慨一下,这一套颇有雅兴的做法,可不是一开始就在一起的呢!(果壳网编辑:球藻怪)


月饼


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明《西湖游览志》


月饼是中秋应时的食物,用来祭月和相互馈赠。宋代周密《武林旧事》里有「蒸作从食」的记载,但是否为专作中秋的节物,不得而知。到了明代,就已经是专属的节物了。


清代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两款月饼的做法,其一是刘方伯月饼,大概是五仁月饼的前身:「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儿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另一种是做成四边菱花样的枣泥月饼,其做法为:「用飞面拌生猪油子团百搦,才用枣肉嵌入为馅,裁如碗大,以手搦其四边菱花样。用火盆两个,上下覆而炙之。枣不去皮,取其鲜也;油不先熬,取其生也。含之上口而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其工夫全在搦中,愈多愈妙。」




这两款月饼经久不衰,现在一样也很畅销。月饼多滋腻,好吃也别贪多,配点铁观音、橘皮普洱、陈皮乌龙茶来喝,清爽解腻。


螃蟹


取黄熟带顶大橙子,截顶去瓤,留少许汁液,将蟹肉、蟹黄、蟹油酿入橙盅,装入小甑,以酒、水、醋蒸熟,用盐拌而食之。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


明月有时,月饼有时,怎么能缺了螃蟹呢?所谓:「风清月白,橙黄蟹紫。一巷笙歌纷起。良宵不遇负佳宾,都不念、人生有几。」



中秋时节,螃蟹已肥,新橙已熟。宋代有道名菜叫「蟹酿橙」。蟹酿橙属于蒸蟹:把蟹肉或者整只小蟹团塞到一只挖空的橙子里,然后再搁箅子上蒸。橙香可以提鲜,橙汁可以去腥,橙皮可以锁住蟹肉的汤汁,不让它滴进锅里,一举三得。


「橙黄蟹熟正当时。想见双溪风月、待人归。」蒸好螃蟹、新橙、月饼,窗前一轮明月,静待人归庆团圆,有人在今天亦是如此吧。


简单做法


螃蟹自带油盐,清蒸最能保留其鲜美。刷干净的活螃蟹,绑好细绳,将螃蟹的肚子朝天,待锅内水大开之后,隔水蒸。螃蟹咸寒,宜与紫苏、生姜同时吃。紫苏可以铺在螃蟹身下,或者放进水中煮。一碟姜丝醋做蘸料,去腥暖胃提香。



怎么吃螃蟹


大闸蟹的吃法是拆下一只小腿后,用它做工具来吃其他的腿肉;母亲说那个动作叫「拆」。那拆下来的肉质之鲜美细致,是其他螃蟹没法比的。而绵绵密密的黄膏吃下肚子后,加上喝了一些黄酒,觉得从心里到肚子都醺醺然的醉了!所以我母亲总先熬好一锅姜茶,吃完了蟹热热的一口口喝下去,胃有一种甜美的饱足感,蟹的寒气也消减了大半。

——任祥《传家》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宋《梦梁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自然是要饮酒。宋代无论王孙公子或者布衣之家都要设宴饮酒,以酬佳节,不肯虚度。



丰子恺《几人相忆在江楼》


如今可不也一样,全家团圆平日里不饮酒的人也会小酌一二,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小辈们一定要盯着点,可不许他们贪杯,中秋节里吃得滋腻,饮酒过多对身体不好,意至足矣。




冷酒伤胃,喝酒也是暖着喝的好,行气活血。小辈们要勤快些,把酒温一温再端上桌去。温酒的方法也简单,没有温酒器,就在碗里倒上热水,把酒瓶放进去即可。多做一点点小事,对身体却有大大的好处呢。




八月十五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备文酒之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昼。苏(苏颋)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使撤去。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今月曾经照古人,玩,自然是玩月了。唐明皇中秋赏月,学士苏颋说月光可爱,何必有烛光。八月十五的月亮,因为团圆,因为合家欢,似乎格外明亮,你也可以试试关了灯,在阳台静静看看月亮。




很多人中秋节都离开城市,回到乡间的祖父母家。乡间灯少,夜晚更静谧、更暗,月亮也愈加明亮。这是很珍贵的明月,很珍贵的家庭聚会,一定要多拍点照片纪念一下。一定要发朋友圈拉仇恨啊!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

——宋《梦梁录》


中秋节最大的快乐,当属阖家团圆之乐。平日里忙碌,不得相见。中秋佳节奔赴千里,只为见亲人一面,吃一顿团圆饭。那些琐碎的关怀,那些最最日常的唠叨,也只有在家中才听得到,儿时的糗事,也只有长辈们会念念不忘。




时光如水,家宴再不像儿时般常有了。给自己一天真正的假期,不要再想生活中那些烦心的事情,放松下来,在长辈身边重新做个被宠坏的小孩吧!今天,就是要快乐呢!



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


转自:果壳网、活法儿


本期看点

一张手绘地图,吃喝玩乐全有。

哪里能找到菩提老祖?

哪里能满足小资要求?

吃葡萄该吐葡萄皮吗?

挑葡萄为何身材肤色最重要?

敬请关注今晚BTV新闻频道

《这里是北京》

播出时间:9月27日 23:10



《这里是北京》联手老字号,给您发饭票!每晚23点10分到23点30分,您只要拿起手机拍摄BTV新闻频道《这里是北京》当天首播画面发送至微信公众号,就有机会获得护国寺小吃提供的50元代金券,一天一张,别落空!(详情猛戳页面下方“阅读原文”



联系我们!



回答问题|提供节目线索|建言献策|请直接留言噢


BTV新闻频道

晚上23:10

《这里是北京》睡前陪您聊聊天

早上06:06

《这里是北京》陪您起床,迎接阳光

上午10:40

《这里是北京》与您一起开启新鲜一天

中午13:25

《这里是北京》中午一起歇一会儿


BTV北京卫视

周末早上8:35

《这里是北京》跟您不见不散


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答问题,

有机会获得更多独家资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