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小龙虾最多的湖北总吃不到大虾,这情况今年可能更严重,养殖户发财机会来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这两天在武汉,果然有第一批虾馆开张。


湖北是国内小龙虾最大的主产区之一,养虾的面积大,增长也快。但每年该省潜江、荆州监利、武汉江夏等主要产区的大虾(8钱以上),被大量送往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当地媒体曾就此屡做文章:武汉的大虾去哪儿了?


尽管去年湖北新增了60多万亩虾田,但今年,武汉人吃不到大虾的情况可能更严重。


除了长三角地区,湖北当地经销商和加工厂,今年还会把更多的大虾送到溢价更高的东北三省、京津地区,以及南边的广东、广西。


价格与供给成反比。每年春夏,武汉宵夜市场都会因虾而疯,身价日涨。手中握有大虾资源的农夫,可以考虑逆势而动,向武汉等养虾产区输货,可能会收到意外的可观盈利。


寻找高品质商家,选用纯种虾苗提价


实际上,餐饮老板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能够稳定供给优质虾源的养殖基地、合作社,以及虾农。


对于虾农来说,至少在未来很多年里,养得出好虾,基本不愁销不掉。


经销商和餐饮老板会千方百计找到养虾的你;你也可以主动向连锁虾馆、餐饮机构推荐好虾。


主动推销的方式会费些力气,现在基本很少有虾农在做,但却可以主动选择对虾质要求更高的老板。如果他们识货,也会更舍得花钱买虾,并且建立长期供销,一只虾的身价可以卖得更高。


所以关键是,把虾养好。



今天已有部分自媒体开始炒作新年第一盆虾


现在养虾的方式主要是稻田养殖、池塘精养和虾蟹混养。


不管是哪种方式,决定虾子质量的核心因素还是虾苗。


已经在养虾的农夫,一般会用自己留存的虾苗来继续投养,新入行的虾农则需要重新购苗来投养。对此,老农都建议最好都选用经过纯种培育的虾苗。


在养过多年的池塘或稻田里投入新的纯种虾苗,成熟后不仅自身肉质更好,还可跟老虾再次杂交,再生的虾种也会更加强壮,品质能得到改善,属于打破环境后的自然提质,提升商品性。


新塘里投入纯种培育的虾苗,不仅成长后的虾子体质、肉质更好,未来几季的虾质会更有保障,这类虾的商品性也会更高。


向产地市场供货,有大虾就有议价权


因为经销商逐利,8钱以上大规格小龙虾大量销往长三角地区。这种市场流动加速了小龙虾餐饮的加速风靡,也扩大了湖北小龙虾的流动范围。


今年已经确定的是,东北三省、京津地区、两广地区,以及河南、山东都将大幅提升对湖北小龙虾的购入量,而且是,只要大虾,方便按市场变动来随时溢价。



湖北媒体曾报道当地优质虾源被外地客商抢走


当主流优质虾源纷纷流向外地市场时,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的养虾人,应该考虑找准逆市而动的机会,把大虾反向卖到这些小龙虾的产地市场,满足当地吃货的需求。


三个足够支撑的理由是:


武汉、长沙等地的消费者爱吃虾,对大虾、优质虾的需求持续旺盛,市场不仅大,而且稳定;


生活在产地的人群对小龙虾的高消费趋势已然接受,并且愿意为口感更好的优质虾付钱,消费力较强;


产地所属城市的小龙虾市场培育得更久。虾馆、餐厅之间竞争惨烈,对虾源的争夺刺刀见红。在本地大虾大量外送后,真正拥有优质大虾的农夫,实际上在当地市场拥有更主动的议价权。


在往年,会有四川小龙虾空运到武汉。而今年直至现在,已经有云南的虾农每天发货到武汉、长沙、南京等地。


虾农们,也可以考虑这么干。


多注意后期留存,全力榨取冻虾效益


至于捕捞起水的时机,老农在前一篇推送中说过,如果池塘里还有越冬的小龙虾,就尽量现在出水套现,赶上新年一波挣钱档期。


一年的吃虾季从3月到8月,但供货季会前后各延长一个月。在此期间,虾农们按市场动向随时出虾就行。


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在虾子长得最大、肉质更为饱满的7、8月间,小龙虾进入市场后期,价格开始走低。


虾农们这时最好留存一批货。


留存的虾源,一部分是用作第二年的虾苗,所以要选质量最好的小规格虾;另一部分是要给加工厂和冷库,制作成冻虾,价钱往往会比同期市场价要略高。


不管一年养多少季的虾,都要抓住机会,全力榨取每一个销路的效益。


冻虾既可以用来加工出口,也可以在第二年春节后卖给虾馆抢早市。这样便能把吃虾季后期的经济效益放到最大。


小参考:


老农略微总结了三种养虾方式各自的优势和效益,供希望进入养虾行业的创业者参考。


虾稻共(连)作:每亩投入700元左右,每年收获一季,纯利在1000元左右,技术含量较低,适合初次创业者,虾子质量容易参差不齐。


池塘精养:需要饲料,每亩需要投入3000元以上,成虾每只可达5钱以上,比稻田虾大,纯利润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一年最多可以养三季,但对养殖技术要求较高,谨慎进入。


虾蟹混养:在同一池塘养小龙虾和螃蟹。根据两者不同的生长进度,利用技术进行分隔养殖,按季节起水,每亩投入在4000元左右,可养两季,效益更高,但需有专业指导,若不具备纯熟技术,最好不选此种。




本文转载自农夫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涉及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有误,请及时与公众号后台联系。

转载声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