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螃蟹的艳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馈赠

敞开胸怀

拥抱生活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席。彼此并不相熟,却毫无嫌隙,因为有美食相伴。

      圆桌宴席,通常都是推杯助盏,天南海北共聊。而这个则是为了同一个主题,专注在同一件事,可闲聊,可小酌,可静享美食。

      此次为蟹宴,某“吃协”组织的活动。应大学闺蜜相邀,欣然前往。

      这一餐,吃的实在就是一种情怀。胡大师是真大师,他说,周末是他的休息日,就喜欢做点美食,与大家共享。一个喜欢在周末给自己放假为大家做美食的厨师,必然是深深热爱着他的这门手艺。从食材的挑选、食物的做法摆盘、风味的研究创新等,每一道菜里都能看见他的匠心独具。

胡大师风采

      120道素材,12道菜品,从非洲、欧洲到亚洲的口味食材跨度,光这份心意就足够品尝很久。取名蟹宴,自然每一道菜都跟蟹有关。冷热双拼的大闸蟹、外壳看起来像蛤蟆的松叶蟹、软嘟嘟的软壳蟹,还有忘了在哪里出现的老蓝蟹。从开席到结束,每一道菜里都有大师精心准备的蟹肉、蟹黄做调配……期间还吃到了咱们大临海的“吃桔带皮”岩鱼头蜜桔,大师妙心:以冰沙煨着,用竹叶衬之,橘黄与嫩绿的色彩搭配,食欲大动。


另类的松叶蟹,风格迥异

怀

        食物是个奇怪的东西。刚吃完的瞬间感受很直接明确,却无法用语言去表达,唯一萦绕在心里的就两个字“好吃”!慢慢地,那些菜的味道就从味蕾沉淀到心里,再回到大脑,然后直逼指尖……所以才有了要记录一些的冲动。


蟹肉鱼子酱

New Menu

        其实菜不是这名,光顾着埋头品,忘了去记。应该属于开胃菜。青瓷小盏,盛上当天上午细细挑出碾成末的蟹肉,淋上蟹油,借着这天气,在蟹肉上似铺了层浅金色的冻,缀上一点漆黑的鱼子酱,配以贝壳做的小勺……不用吃,视觉上就是一大收获。舀一小勺鱼子酱入口,用舌尖轻抵,感觉鱼子酱在舌尖齿后轻轻晕开的感觉,清淡间慢慢地透出些咸来,仿似有清风浅扣、海水轻拍,海的味道便一点点地荡漾开来。蟹肉挑得不算细,尚有些小小的细壳,估计是太匆忙,遗漏了些原汁原味在其间吧。


索面

New Menu

大师在装碗

好一碗索面

        闺蜜说,这个是温州女子在月子里才实用的面条。分成两种,宽索面和细索面,我们当天吃的应该是细索面。粉加少量盐和,以手索之,成细长面条,晾干后食用。待面上桌,面条细白晶莹,浅卧蒸蛋之上,一小撮蟹黄蟹肉缀于面中,一小株青菜衬于一旁,本略显素净,待浅黄高汤随后倾倒而下,整碗面的色彩便鲜活起来。氤氲而上的热气,使这头一道主食便格外地暖人心肺。入口细软却不失韧劲,高汤口感清新,蛋羹恰到好处的细腻柔滑,抚慰了那天被突如其来的降温带来的冰冻感,甚是妥帖。要说的是,这索面,其实就是我们家乡的“坠面”。深觉回家可效仿之。


软壳蟹

New Menu

        原先也吃过软壳蟹。但吃这种做法第一次。用黄酒炖煮,加枸杞、核桃,一整个的螃蟹趴卧在酒汤里,三两颗枸杞点缀。酒是“吃协”的吃货们从绍兴带回来的好酒,端上桌来,酒香扑鼻,舀上一口,淡淡的甜,入口甘厚。带壳食用,咬上一口,蟹肉和着酒汤,从嘴巴深处爆开,浸溢在口腔四壁,有种瞬间的幸福。虽然大师和吃货大叔一再强调,说可连壳食用,补钙甚好。但于我来说,更喜欢这种口腔里的单纯质感,哪怕壳再软,也不愿削弱了这种蟹肉在口腔里浸润的纯粹。

温泉蛋

New Menu

美味匠心

        用了新技术烹饪的一道菜品:分子料理烹饪。很新鲜的词,应该是属于科研创新菜品的一种吧。生平第一次听、第一次看、第一次吃,很是新鲜。看起来很普通,似乎就是水煮蛋。其实却大有文章:用的蛋是初生蛋,放水里,用65度左右恒温煮上一个半小时,开壳入碗,蛋白半透非透,蛋黄在蛋白里呈红黄色,移动时会轻微晃动,似流黄蛋……配以分子料理技术做出来的土豆墨鱼汁薄片和几片黑松露,色彩视觉冲击力很大。用勺子轻轻地在蛋黄上舀上一口,却未见蛋黄流出,整个蛋黄通体软糯,咬上一口,仿似大闸蟹雄蟹的膏,质感甚是稠厚。配上微咸的土豆墨鱼汁饼,很是一番享受。

        抛开既有轨道,觅一处闲散,约三两好友,话几句闲言碎语,赴一场美食艳遇,也是生活的一种馈赠。而馈赠,在自己愿意敞开胸怀,拥抱生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