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国忠:痛风的“报应”是从哪里来的?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武国忠 北京谦之堂首席特诊专家


先后师从伤寒名家廖厚泽先生、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海牙教授学习中医和针灸。



导读  

很多痛风病人都是久治不愈,为什么?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种寒湿邪气一旦在体内扎了根就不容易排出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病人改不掉他的嗜好,而这些嗜好一般都与肉食相关,胡吃乱吃大量吃,不知不觉,病从口入,等到得病的那天仍不知悔改,等到病恶化了不可收拾的时候还是不回头。



来源:武国忠新浪博客


有一次,和几位同行一起吃饭。有位年轻的医生,我们叫他小许,讲起他的一个痛风病人,小腿肿的发亮,呈暗紫色,不能伸直,一伸就疼得钻心。百医无效,后来遇到小许。


小许医生信佛,他问这位病人:“你平时最爱吃什么?”


病人说:“最爱吃螃蟹。一边喝着冰凉的啤酒,一边吃着刚蒸出来的大螃蟹,太美味啦!”


小许说:“瞧,你现在知道你这病是怎么得的吧?这是业障病啊,所以医药治不好。你瞧你这腿的样子,跟那个蒸熟的螃蟹的腿,是不是很像?这是报应啊!”


病人略有所悟,但病人的儿子在旁边不高兴了,说:“你这医生怎么能这样?治不好就治不好,怎么还骂人啊?”


小许说:“我哪儿骂人啊?”


病人也来劲儿了,说:“你说我是遭报应,说我这是蒸熟的螃蟹,这不是骂人吗?你这个医生,年纪轻轻的,治不好病不要骂人好不好?”


小许也急了,跟病人和病人的家属争起来,不料这两个人跑出诊室,大声嚷嚷:“许医生骂人了!许医生骂人了!!我现在就去告他!……”差点没把小许气得背过气去。


小伙子跟我们讲着讲着又激动了,一肚子委屈。


我们听了哈哈大笑。众生的根性,有深有浅,我们怎么能指望别人都像自己这样想问题?而且,在医院就得讲医学的,你去讲别的,哪行呢?怪不得有的病人要生气。“唉,别提了,后来我们领导也是这样说我的。可他这病明明就是报应嘛,你叫我怎么说?”


我说:“对,是报应,但千万不要劈头盖脑就说人家得病是吃螃蟹的报应,得拐个弯儿。你得从医学的角度、用医学的术语,告诉病人,这个报应是怎么产生的。医学术语,无非就是阴阳啊、寒啊、热啊、湿啊……”


我们可以把虾和蟹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


这两种动物都是生活在水里,无疑有着很重的湿气。但虾生活在水面,螃蟹生活在水底,从它们的生活习性上看,就能辨出阴阳寒热来。虾属阳,是热性的,蕴藏湿热,所以吃多了虾会上火,身上生疮或阴虚火旺的人最不宜吃虾,人们常说虾为“发物”,就是冲着它的湿热性质而言的。用传统的烹饪法煮虾,一般都会加点葱,因为葱有发散性质,可以发散寒湿,还能鼓动虾的热性,产生升阳、壮阳的效果。


蟹属阴,是寒湿性的,所以蟹的正确吃法是加苏叶一块蒸煮,再用姜汁蘸着吃。这都是为了去除蟹里面的寒湿性。如果要喝酒,只能喝点白酒或黄酒,这些也都是热性的,可以去寒气和湿气。在海边吃海鲜的时候,有经验的人都会吃点蒜,喝点白酒,因为海里的动物一般都是寒湿性的,用蒜和白酒可以驱寒散湿。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烹饪,不要小看饮食,其中大有学问呢!商朝的宰相伊尹,既是厨师,又是医生,调和药物的四气五味,创立了汤液治病的方法。我们在菜肴里加上各种佐料,不仅是为了调味,还是为了调和食物的性质,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不同的菜要加上不同的佐料,这是要根据医理药理而斟酌的,古人对此要求非常严格,可惜这些要求在现代人这里渐渐失传。现在很多人吃蟹或吃海鲜的时候都喜欢和啤酒,甚至冰啤,这怎么得了呢?这不是寒上加寒么?湿气遇寒而凝固,不能发散开去,于是形成寒湿邪气,往身子下部沉积,沉到小腿上去了,沉到脚上去了,不就是痛风了么?吃蟹得痛风,这是报应,但这个报应的形成过程,是可以用医学来解释的。


很多痛风病人都是久治不愈,为什么?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这种寒湿邪气一旦在体内扎了根就不容易排出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病人改不掉他的嗜好,而这些嗜好一般都与肉食相关,胡吃乱吃大量吃,不知不觉,病从口入,等到得病的那天仍不知悔改,等到病恶化了不可收拾的时候还是不回头。脾气坏一点的,你把他的嗜好断了他还不高兴,回到家里又开始喝着冰啤吃螃蟹解闷了。众生刚强难化,看来,我们即使是真正想帮助人,也还得有足够的智慧和善巧啊!


延伸阅读:


罗大伦:谈谈痛风病的神奇解决方案


在生活中,经常有朋友问我:“罗博士,我有痛风病,您说该怎么办呢?”
 
说实话,这个痛风,是一个非常难治的疾病,西药暂时有效,比如使用秋水仙碱等药物,但是对身体还有伤害。中医往往使用祛湿排浊等方法,效果也一般。最后,大家建议的,都是控制饮食,不吃含嘌呤类物质多的食物,比如海鲜、豆制品、蘑菇等。




所以,我之前向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那就是服用:乌鸡白凤丸可以按照说明书服用,一般半个月为一个疗程,可以坚持四个疗程再评估效果

自从我介绍这个方法以后,很多朋友反馈,服用了这个药物以后,痛风已经不再发作了,血尿酸也恢复了正常。每次我看到这样的留言,都开心异常啊!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人有些胖,血尿酸很高,在微信上看了我的文章以后,就来问我,说他可不可以吃?我说当然可以,已经有很多人把痛风吃好了。于是他说好,那我可就坚持吃下去了!结果,两个月后,他把体检的指标发给了我,现在他的血尿酸只有350了,这已经是正常值范围内了!
 
还有更多的人,是服用了以后,痛风的发作得到了控制,不再疼痛了。


前些日子,与同仁堂的朋友谈起此事,一位朋友说:“我想起来一件事情,很早以前,有个朋友找我买乌鸡白凤丸,买几箱。我问他干嘛买这么多,他说用来治疗痛风的,当时我没有在意,现在想想,才明白真的如此。”

看来,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知道这个方法了,但是非常遗憾,现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 

我之前讲过在痛风的发作期,特别疼痛的时候,可以服用一两天的龙胆泻肝丸,然后平稳期了,再服用乌鸡白凤丸滋补。但是有网友反馈,在发作期服用乌鸡白凤丸也是有效果的,可以控制发作。这是网友的经验,丰富了我们对这个药物的理解。


好吧,为了让大家更多了解,我来介绍一下这个方法。首先,为何这个方子如此有效呢?我们先来看看——

什么是痛风


痛风,西医认为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严重之人,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简单地说,就是身体每天产生代谢产物血尿酸,如果身体出现问题,导致无力将其排出,停留在体内,则产生高尿酸血症,出现痛风。


传统中医认为,这是正气不足,痰浊蓄积体内无法排出,导致的身体问题。因此,中医将痛风分型,一般分为:湿热痹阻、血瘀痰凝、肝肾亏虚等等,分型很多,不做赘述。

痛风是虚是实

中医在痛风到底是属虚还是属实上,曾经有过讨论。但是我现在偏向认为,痛风属于虚风内动,虚在先,然后才有实证的表现,所以,补虚是首要的。

为什么说是虚证呢?我们来具体分析——

在治疗中,往往因为痛风产生的肢体问题,而将疏通经络,排除湿热作为着眼点,所以用药多是秦艽、防风、鸡血藤、桑枝、羌活、薏米、土茯苓等等疏风通络泻浊的药物作为首选。验之临床,可取效一时,但是,如果你停止服药,身体的外援没有了,则身体依旧不能排出浊气,效果很难持久。
 
而限制饮食的方法,中西医是都使用的,但是这个方法有同样的问题,就是可以减少发作,但是,并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因为你一旦开始重新进食这些食物,则血尿酸立刻就又高了。因为你身体的功能,并没有得到调整,仍然没有改变。


着重于肝肾亏虚的思路,一直没有得到太大的重视,这非常遗憾。


实际上,我觉得痛风病,恰恰因为它的局部症状突出,我们会误认为这是一个实证,掩盖了它的真实属性。 其实,其本质是一个虚证,或者说,是虚实夹杂之证,而以虚证为主,实证只是一个结果,甚至是一个表面现象。


在中医里面,有个理论,叫“真虚假实”,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导致了局部出现类似“实证”的假象,故真虚假实证又称为“至虚有盛候”。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如素体脾虚,运化无力,却出现腹部胀大、胀满而痛,脉弦等症。这种情况很容易让我们觉得这是实证,要去理气,要去泻浊,其实,导致这类似实之症的原因并不是实邪,而是身体虚弱,无力运作。治疗恰恰要应用补法,一旦随意应用泻法,祸不旋踵。



明代名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如病起七情,或饥饱劳倦,或酒色所伤,或先天不足,及其既病,则每多身热、便闭、戴阳、胀满、虚狂、假斑等证,似为有余之病,而其因实由不足。医不查因,从而泻之,必枉死矣!

 
这方子适合哪些痛风患者呢?

在服用乌鸡白凤丸的过程中,到今天为止,唯一有过副反应的,是有的人阴虚阳亢,吃了乌鸡白凤丸之后,感觉头晕头痛,这样的例子很少,但是有的。这种人一定是舌红脉数,有着明显的阴虚的症状的。对于这样的人,可以不服用乌鸡白凤丸,而是服用六味地黄丸,也会有些效果的。

有朋友问外国人是否可以吃,抱歉,我不了解外国人体质,确实无法判断。


现在痛风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很多患者痛苦到晚上无法入睡,我真心希望,这样的方法,能够解决患者的痛苦。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方法只是个别人的经验,虽然效果较好,但是有的人一听就嗤之以鼻:到底有多少人有效啊,进行过相关研究没有啊,数据在哪里啊?
 
所以,我会联络相关单位,对此方进行临床研究,评估此法的确切疗效。
 
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的唯一目的,就是希望病痛中的患者,可以远离病痛,走向健康。

我这个人不保守,我会把我的心得,都讲给大家的,对于这样的有效的方法,我希望了解的人越多越好!希望,这个世界,有更少的人被病痛折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华西都市报、罗大伦频道

您好!感恩您的关注!欢迎加微信号传统文化教育网

微信号ctwh jyw01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网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