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河蟹池塘养殖操作管理过程中的三大关键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详解河蟹池塘养殖操作管理过程中的三大关键点


  作者:华扬动保集团 徐剑韬

  随着近些年螃蟹价格走低,养殖户赚钱越来越难,要想在价格不能自主的情况下提高养殖效益,就必须在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以及提高池塘整体收入上做文章。

  在当下的螃蟹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多采取频繁消毒杀虫的用药模式来防治虫害、青苔和浓绿水,药品越用越多,用药量越来越大,对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有些药物对螃蟹本来就有刺激,用后对螃蟹生长蜕壳不利,更严重的是因杀蓝藻而导致的翻塘事件在逐年增加,用药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避开养殖风险,提高池塘整体收入,合理的池塘操作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而这也是最能体现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的地方。

  螃蟹的池塘养殖操作管理有三大关键点。

  其一,在于蟹池水草的培育管理。常言道“蟹多少,大与小,看水草”,螃蟹养殖能否成功,蟹池水草的管理最关键。水草培养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防虫害、防青苔、防老化死亡、防水草泥浆。
其二,在于苗期管理。主要是提高苗种成活率,这个问题很大,也很复杂。从苗种质量入手,到提高苗种入池成活率,提高蜕壳成活率(特别是第一壳成活率),降低病害,提高转苗成活率,降低高温期死亡率。
其三,在于水质底质管理。包括肥水调水、净水改底,改善蟹池水体环境条件,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一)蟹池水草培育管理

  1、蟹池水草虫害防治
  危害蟹池水草的虫害,主要有摇蚊幼虫和卷叶虫两大类。
  摇蚊幼虫又称孑孓,发病时间早,流行区域广,发病时间长。全球已知分布的摇蚊科昆虫约有400属,种类数量约为5000种。在我国北方,摇蚊通常一年发生2代,4~5月和9~10月可见摇蚊在黄昏时一起成群飞舞,雌雄进行婚配,有时数量之大,看上去像一团黑烟,在池塘湖泊等水体产卵后,栖息密度每平方米达到5万只幼虫的情况并不少见。摇蚊幼虫的食性,除了环足摇蚊属Cricotopus中某些专吃植物的种类外,其余种类可分肉食性与杂食性两大类。肉食性种类以甲壳类、寡毛类和其他摇蚊幼虫为食,而杂食性则以细菌、藻类、水生植物和小动物为食。摇蚊成虫几乎不取食,或摄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体。夜间有强向光性,灯下常见。羽化后常有婚飞习性,雄成虫成大群在清晨或黄昏群飞,雌虫被吸引入群后即行交尾,常在数秒钟内完成。雌虫一生一般只产一次卵,直接产于水面,或将胶质卵带粘附水生植物上。
  卷叶虫对轮叶黑藻的破坏能力非常强,几天之内就能将整池的水草吃得只剩光杆。卷叶虫难防治的原因首先在于没有掌握好防治时间。如果在防治适期不能施药防治,等看见卷叶或无叶用药,幼虫已进入高龄,防治效果下降。其次,药剂选择不当,害虫抗性增加,造成防治效果下降。但卷叶虫在水下超过30厘米就很难存活,利用这一特点,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割掉草头,加深水位,净化水体,再施颗粒肥促进水草重新生长。
  如果池塘没有漂浮物这些虫害都会减少,夜晚设置灭虫灯也能有效降低飞入池塘产卵的害虫数量。更好的做法,是引入青鳉、青虾。青鳉、青虾以昆虫幼虫、小软体动物为食,原本就是蟹池内非常常见的有益生物,只是逐年精养对青鳉、青虾群体的破坏、清塘剂的大量使用等造成池塘青鳉、青虾的消失,造成虫害愈演愈烈。青鳉个体怀卵量量大,分批次产卵,可快速提高自身整体生物量,加上青鳉对大颗粒饲料整体摄食能力差,不会造成浑水;同时青鳉可以作为饵料鱼提高鳜鱼成活率和出产率,投放了青鳉的池塘还可以增加鳜鱼的投放量,从而增加池塘整体收入。青虾本身价值高,如果形成规模价格也好,也能很好的增加池塘整体收入。

  2、蟹池青苔的防治
  蟹池青苔大量繁殖造成的危害不用赘述,大家都知道。青苔是丝状绿藻的总称。既然是藻类,就可以通过肥水培养有益藻类来抑制青苔。但是肥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大问题,有时候肥水不当会导致水体过浓造成水草的萎缩死亡,有时候肥水不当还会导致青苔的疯长。这些问题前者属于用肥过量或肥料比例失衡导致的水浓,后者则是因为青苔量大,肥料不够反而促进青苔生长。
  施底肥能抑制青苔。螃蟹养殖年数长的池塘和新开挖池塘都会遇到底泥偏瘦的问题,底肥不足,有益藻类少,青苔会大量生长;但是底肥过足,特别是鱼池转产的池塘会出现氮肥过多导致后期水太浓,水草萎缩死亡。怎么施底肥,就是要针对不同底泥施用不同肥料。底肥不足的池塘,施用发酵有机肥、氮肥、磷肥,以磷肥为主;有些池塘底泥板结严重,则可用微耕机将有机肥、无机肥、活菌打入底泥,以提高后期水草的成活率。底肥过足的池塘,最好能清淤,无法清淤的应施用磷肥。上水后的施肥,以磷肥配合氨基酸(绿源多肽)、微量元素(绿康源)为主,条件合适可提前少量施用微生态制剂(以芽孢为主),让有益藻类培养起来。
施肥量还有一个问题,单位水体体积的施肥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不仅不会促进早期水草生长,反而会抑制水草的生长。
  大量青苔杀灭后也可以采取上述方案操作。注意在池塘断肥之前补肥,否则青苔又会生长起来。至于多长时间断肥是没有定数的,要结合池塘自身灵活掌握,当藻类老化开始浑水,水草上开始上泥浆,除开饵料不足导致的浑水问题,其他都可视作断肥。

  3、水草老化死亡的预防管理
  水草正常生长到一定阶段会自然老化,水草在生长阶段不停的从水体吸收有毒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但是当水草生长到一定量,超过池塘负荷,达到白天制造的氧气不能满足夜晚自身的消耗这一临界点时,水草就会开始老化死亡。遇到恶劣天气,水温异常,水草死亡量大,会导致缺氧翻塘。因此割草很关键,必须去掉老化水草,促进新水草的生长。
  割草是有讲究的,气候是一方面,割草深度是一方面。割草次数多,会延长水草的恢复。针对割草强度(割草深度和水草整体深度的比例)的研究目前已有不少,这里不再赘述。
至于控草药物,控制水草生长的同时,也会控制水草从水体中吸收有毒有害物质,从而降低池塘整体溶氧水平,降低螃蟹脱壳生长的效益。
此外,也可以在蟹池中用沉网隔开一定面积养殖草鱼,水草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割草喂鱼,草鱼吃草后排出的残渣粪便又可以起到肥水的效果,既增加水体肥度,又增加效益。

  4、水草泥浆防治管理
  饵料不足,水体老化,底泥中有机质过多是水草泥浆产生的主要原因。底层鱼、小龙虾过多极易导致饵料不足,龙虾螃蟹会破坏水草,搅动底泥,使底泥中的泥沙有机质等粘附到水草上。因此当龙虾量过多时,应大量提高投喂量,如果超过池塘负荷,水环境不能承受时则要赶紧大量捕捞龙虾,降低龙虾总数量;如果底层鱼过多水混,则应赶紧想办法灭掉过多的底层鱼。下雨、大风天气,底泥不稳定,泥沙中的有机质也会悬浮起来,同时,新开塘口水面和池埂接触面最好用密网、薄膜等隔起来,防止冲刷的泥沙进入水体。水体中藻类老化死亡形成的有机质也会粘附在水草上。
  水草上泥浆增多,容易滋生纤毛虫,其实浑水、浓水都易生长各种各样的虫,这些虫其实是净化水体的,只是时间慢很难达到养殖中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很多人推荐杀虫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只要保证水体中的悬浮有机质少(浑水是泥沙多,底层有机质吸附于水体,浓水是藻类死亡产生的有机质多),就可以达到防虫的目的。而且螃蟹脱壳是会将纤毛虫一块蜕去的,蜕壳后保证水体不混不浓就行。
  去除水草泥浆,用腐殖酸钠就行,即能除掉水草泥浆,又能促进水草生长。使用微生态制剂(活嫩爽),则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质,微生态底改产品(乐碧净)能激发底泥活性,定向分解底泥中的有机质。



【大闸蟹养殖户每年开春都要看的】蟹苗的选择


2014年成蟹养殖区在螃蟹第一壳和第二壳期间很多养殖户出现了螃蟹的死亡现象,有的养殖户甚至重新放苗,造成了极大损失。作为螃蟹养殖的重中之重,蟹苗在这里很有必要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下。

成蟹养殖地区扣蟹的主要来源:
1、本地培育的扣蟹。
2、长江捕捞的天然扣蟹。
3、启东、崇明、如东等地培育的扣蟹。

一、启东、崇明、如东等地培育的扣蟹。

其特点为:本地养殖成蟹比重不大,主要供外销。本地扣蟹养殖池塘的盐度变化很大,大部分是在3-5度,接近于淡水的池塘很少而我们兴化基本是淡水。一旦养殖户拿到了盐度比较高的苗塘的扣蟹,放进我们自己池塘时,盐度差就会对螃蟹造成强烈的应激,造成蟹苗的大量损伤。就算是养殖户找到了接近于零度的池塘也不能保证不是其他池塘的苗导进去的。一旦拿了这种苗在运输和投苗以及以一次脱壳损耗都会极大。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用的是启东、崇明、如东地区的苗,最好是拿比较熟悉,上一年苗种口碑好的苗场的苗,而且拿苗时最好带上盐度计。千万不要拿来路不明的扣蟹,以免得不偿失。在放苗的数量上建议打出提前量,如果放苗和第一壳损伤并不大,就要在放大水之前在田面上多栽种些伊乐藻以减轻水韭菜的压力。

二、长江捕捞的天然蟹苗(长江苗)。

其特点是母蟹大、母蟹多、吃料凶。这一点大家已达成共识,但为了这一点我们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呐?!

对于江苏一年长江野生蟹产量,目前还没有具体数据,“粗略估计,一年一个多月的上市季,最多也就几十吨吧。”

我们姑且算每年有100吨的野生长江蟹被捕捞。野生中华绒螯蟹扣蟹在天然
水体的回捕率为25%,人工养殖的回捕率为70%。如果把这些野生的换算成人工养殖的为280吨,我们假设有九成天然蟹苗被捕捞,那么就应该有2800吨的产出。我们平均以每亩100斤的产量来算,2800乘以20为56000亩。仅兴化地区2013年的河蟹养殖面积保守估计为七十五万亩,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一百万亩。我们再算一算每年在兴化投放长江苗的亩数。多出来的这些长江苗从何而来?!

我们再来看看长江苗的捕捞和运输过程。由于天然扣蟹资源的日益匮乏,捕捞蟹苗时拖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对扣蟹的损伤加大。再加上运输时间的加长对扣蟹的损伤进一步加重。而本地苗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运输到放苗,千万不要小看运输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就算是养殖户买来了真正的长江苗,但是其磨爪现象会非常严重的原因。

笔者在三四月份累计共走访了50余家养殖户,其中有10家养殖户投放了长江苗,在螃蟹脱第一壳前有八家出现损苗情况,两家平安度过没有损苗情况,其中六家损苗严重,三家几乎全军覆没重新放苗。现场检验基本全是磨爪。

笔者对长江苗的评价:长江苗是很好,但健康的扣蟹得来实在不易。我们既要冒着很大概率拿到假苗的风险,还要冒着很大程度磨爪的风险,来换取母蟹大一些的优势。对于那些拿到正宗长江苗的,而且没有损伤的养殖户朋友们,恭喜你们中奖了,且行且珍惜!

三、本地苗的概况:

在高淳和苏南地区本地苗基本占了扣蟹市场95%的份额。一般的形式是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有一个人会拿出一部分池塘来养殖扣蟹,或者是一个村里面有几户是专门养殖扣蟹的。所有养殖户对于自己拿来的扣蟹都是知根知底的,比如扣蟹养殖过程中用的药多不多、产量是多少、这个池塘的大眼幼体是哪里拿来的、亲本是什么品系,大家都是一清二楚。如果自己的扣蟹出了问题,就会问一问拿了同一口苗池的苗的朋友,看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苗的问题。

本地苗的优势:
1、亲本来源透明,保证了品系的纯正。
2、管理透明,在扣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隐瞒。
3、客户都是左邻右里,必须注重自身的口碑。而扣蟹大规模养殖区(比如崇明)很少有附近的客户,而且这两年扣蟹不愁卖,只要有产量,口碑就相对次要了。

基于以上3点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在苏南和高淳这样老的螃蟹养殖区都是以本地苗为主,因为他们经历过了,还是知根知底的扣蟹苗最靠谱。
选苗八字方针:口碑要好 知根知底

四、选苗失败一例

兴化养殖户60亩 2013年 亩产140斤每亩净利润5000元。2014年投苗5万,两万为长江苗,三万为三个地方的扣蟹。放苗后大个扣蟹夜间上岸,连续数天。一个星期后开始出现死亡,经观察为长江苗。死亡量诸天攀升,最多是每天捡到两百多只,全是磨爪。当长江苗死亡之后第十天小扣蟹也开始死亡,死亡量每天攀升。最后不得以重新放苗。

大家来分析下哪里出现问题?

千万不要拿东拼西凑的扣蟹。

千万不要在自己一口塘里放几家的扣蟹。出了问题都找不到原因。

如果你拿了三家不同的苗放进一口池塘,只要一家的苗带菌,那么就会感染其他的苗,是蟹苗的整体体质下降。就算拿来的都是健康的苗,脱壳期也会不整齐,使是池塘中一直有脱壳的螃蟹,杀青苔和杀虫都很难进行。使问题延误,到最后小问题就拖成大问题。(南京奥可信生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