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海归女博士临终感言:别把最好的留到最后!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轻能量
点击关注,每晚9:30 遇见更好的自己


能量君: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



作者:微笑的秧秧   主播:艳坤

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你是否也会习惯性晚睡、暴饮暴食、平时偷懒、到了项目关键节点就玩命加班…… 还有购房、买车、养娃这些压力推着我们往前走。


然而,功利、金钱、地位,这些几乎人人都趋之若鹜的东西,到底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多重要?你有没有感受过在累到绝望的瞬间,问自己:“人,为了什么活着?” 


也许,关于人生真相的答案,就藏在这本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中。


写这本书的时候,于娟刚刚31岁,她是经济学博士,是挪威学成归来的海归,是复旦大学的年轻讲师,是一个母亲、妻子和女儿、是几个失学儿童的资助者,文章开头的那些平凡又熟悉的加班晚睡、暴饮暴食的瞬间,她都经历过。


直到有一天,她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被判定只剩下一年半的生命。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程,她忍着噬骨的痛,在名为“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上,记录着她病前、病后的经历和点滴感悟,在病床上,她问自己“人,为了什么活着?”、“哪些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她用最后的心头血熬成了这本书,想给看到书的每一个人做无畏施,让更多的人能开怀一点。


她说:“但凡身处困境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深处分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


正是因为这份慈悲,她的文字干净真实,纯粹到极致,也痛到极致,而她的乐观、坚强和善良就像是一束强光,刺痛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直视生命的底色。


接下来,我们一起跟着于娟的文字,来看看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平凡又不平凡的她有怎样的感悟,其中,又有哪些,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特别注意的。



01

生病前的“奋斗”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


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这是全书开篇,也是这位曾经的天之骄子熬着自己的心头血写下的文字。


在很多人看来,于娟在确诊入院之前,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


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爱她的姥姥姥爷,有能和她一起疯玩、一起成长的表哥表姐。


她天资聪颖,是学霸中的学霸,大考小考突击复习两个星期就能拿到高分,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她还饶有兴趣地考下一堆证,譬如CFA、期货资格证之类的。


不单单如此,她还逼着自己三年半拿到了博士学位,工作一年,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全部揽入,事业风生水起。


作为传说中的女博士,于娟在书中的形象颠覆了所有人传统观念里对于高级知识分子的固有思维。



她不是只知道读书的厚眼镜女生,在她17岁那年,在上海交大英语角看到那个木讷的少年时,她主动出击,明亮的笑容和一句“你像个傻瓜”撩动了理工男的心,这才有了之后十余年间,她与丈夫光头的相知相伴。


在她博一那年,因为泡吧时朋友和别人起冲突,醉酒的她第一次被带进了派出所。


那天,她穿着一件亮片背心,一条极短的热裤,一双亮银高跟鞋。警察录口供时看着她的打扮完全不相信她是复旦的在读博士。


面对鄙视的眼神,她忽地站起来说:“复旦的怎么了,读博士怎么了,上了复旦读了博士非得穿得人模狗样不能泡吧啦?”


读书多并不代表她不懂得人情世故。她和普通女子一样,会在异国求学时思念远在异乡的妈妈,给疼爱自己的姥姥买大大的金耳环,会和朋友们一起吹牛聊天,会在儿子出生后,鞍前马后地忙个不停却依然觉得心中一片柔软。


想着儿子熟睡的小脸,她深情地写到:“我无限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像自己希望的那样行如流云般无所羁绊无所附依。这是我从来未曾有过的情愫,说不出来的依恋与不舍,软绵绵的,温热而酸楚。”


然而,所有的快乐、美满、平静,所有读书、留学、科研这一路辛苦艰辛后的甜蜜收获,都在2009年10月之后,被命运残忍地打破了。



02

生病后的“奋斗”


病发那天,她忙完了繁杂的专业课程,还去超市给家里买牛奶,还骑着单车顺道载学生回家。她原以为自己在骑车时的腰部痛感只是普通的症状,休息一晚后就会痊愈,没想到第二天竟卧床不起。


她被丈夫送到医院,几经辗转拍完CT后,片子显示,这时的她全身骨头都成了黑色,医生认为“一般人,这种情况下,痛,都能痛死”,而比铁人还坚强的她却依然保持着乐观。


在肌肉神经性抽搐到无法注射止痛剂之后,她终于贴上了4张癌症病人专用的强力止痛贴,享受了一小段没有疼痛的时光。


这时,阳光的她居然一边听着春江花月夜,一边信口说:“如果不疼,这小日子过得还是很爽的。”


在确诊为乳腺癌而不是骨癌之后,她像中了彩票一样开心,病床上的她仍旧想着书稿、文章、课题申请,以及未完成的工作。


因为,那时,她依然坚定地认为,即使全身的骨头都散了,她还是能熬过去的。


可惜,她的病发现得太晚了,晚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身,晚到连最好的医生也无法用手术为她治病,而只能用对身体伤害巨大的化疗放疗来延长她的生命。


那时,她唯一能指望的,只有奇迹。而医院的癌症病房,却是世界上最绝望的地方。


曾经开朗明媚的女子,突然发现身边蔓延着的全是死亡的味道。


有时,她会被半夜的恸哭惊醒,不用睁眼,她就知道身边又有病友走了,只是她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她挣扎着,在生与死的边缘用尽全力。


面对着实在无法继续忍受而曾经选择的病友,她对自己说:“虽然死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


但是死,却会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


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


她想用行动告诉孩子,不管能不能陪伴他长大,他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遇到珍贵的人与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


她挣扎着,像黑暗中走钢丝的勇者,在生生死死、死里逃生、生不如死的战斗中,她发现自己曾经的执着没有意义。


她忽然明白:“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在生命的最后5个月里,她放下了名利执着,放下了伪装浮躁,单纯的去反思和写作。


在从社会精英到癌症病人的过程中,她遇到了愿意为她捐献器官的远亲,遇到了愿意为她慷慨解囊的密友,遇到了与她并肩战斗的病友,也遇到了毫无人性的欺骗和讹诈。


在这段特殊的时光里,人性中的至善和至恶,她都见证并体会过了。


在无法想象的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她的意志越来越坚强,心灵越来越柔软。


她知道,这种对于生命真相的理解,对于她,有点晚。但对于无数个生活得像她从前那样盲目而用力的年轻人而言,却正是一剂能救命的药。



03

用生命写出的健康建议


书中,病榻上的于娟回忆所经历的过往,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她得癌症? 


她禀着一颗科研工作者的心,客观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分析总结。即使做这件事对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周围的人可能会有用。


她希望这种人间极刑般的苦痛,不再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哪怕是她最为憎恨讨厌的人。


于是,关于她癌症的原因,她总结后写下了以下四点。


  • 一是饮食。


因为父亲是名厨,从小她吃过许多不该吃的动物,譬如河豚、海鸥之类的,而且她嗜荤如命,暴饮暴食,曾经创下过一天吃掉7个螃蟹的记录。


而病后,她查阅中西方典籍发现: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所以,我们应该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


  • 二是睡眠。


于娟说她平时的习惯就是晚睡,基本没有在12点前睡过,有时是因为学习考试,有时不过是因为网聊、唱k之类的。


等她得了癌症后,看《黄帝内经》上说:“十一至一点子时 胆经当令,凌晨一至三点丑时 肝经当令”,她才知道这些时间,是特定器官为身体做修复的时间。


从养生的观点出发,人体不能在这些时候干扰这些器官工作。


虽然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发展轨迹和现代生活节奏,但如果不懂得控制,不能学会早睡,善待自己的身体,那么,所有的享乐或是成功,在将来,都有可能只是浮云。



  • 三是突击作业。


因为热衷于读书、考证,于娟回忆自己总是在考试之前的两个星期特别耗费精力地复习突击,曾经最高记录一天看21小时的书,两天半后去考试。


这种精力上的高强度突击作业,就好像饮食上的暴饮暴食,不单是耗体能,而且对身体免疫功能伤害很大。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细水长流、做好计划、均衡努力,而不是临到最后期限,往死里折腾自己,呕心沥血地赶复习、赶项目、赶进度。


  • 四是环境。


当她从挪威那个干净得像无菌实验室一样的地方回到空气质量不太好的上海时,虽然当时身体有不适应的反应,但她并没有重视,就开始玩命地赶论文。


而多年前,她在新装修完的房子里独自生活了1年,想不到多年后竟然发现房间家具的甲醛依然超标正常指数的10倍以上。


所有的这些,都为她的癌症埋下了隐患。所以,我们在选择家具时,尽量选择更环保的材料,当空气不好了,要选择带口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当自己的身体报警时,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不要一味硬抗。


虽然生病的原因很复杂,这四点原因仅仅是于娟个人的总结,并不能代表医生的观点,但作为一个患者,这些满是血泪的经验教训之谈,却不得不让我们重视起那些平日里很容易忽略的生活细节,让我们不由反思,是不是我们自己平时也在犯着她曾经犯过的错。


她说:“三十岁之前的努力更多是因为自己有着太多的欲望和执著,从没有“只要活着就好”的简单。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04


在解读完《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后,不由引起我们深深的感触。


作为一个现代人,机会、挑战、诱惑无处不在,我们舍不得现世的纵情享乐,也舍不得看得到的名利财富。


然而,舍得之间,我们为了得到,舍弃的是什么?是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还是自己肉做的躯干?


就像于娟,31岁之前,她似乎拥有了一切,至亲好友、学识学历、车子房子、高职高薪,这些都是她的囊中物,让人忍不住羡慕。然而,一个癌症晚期,就把所有的获得归零。


在生命的尽头,她是那么努力地想活下去,想看着孩子上学,想和丈夫在一起,想陪在父母身边,她终于知道了自己最放不下的根本不是名利权情,而是人——那些爱她的、她爱的至亲。


可惜,身体已经被不那么重要的名利权情耗尽,她再也没有能力、没有时间去陪伴和守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所有的东西,总是在失去时,才会感到它的珍贵,譬如健康,譬如时间。


于娟走了,而我们还活着。


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都不一样。但当我们越早找到它、直视它,它就越能帮助我们从尘世的纷杂中,做出最不会让自己后悔的判断,规避本不需要承担的风险。


于娟的文字,让我们心疼,也让我们思考。


那些看似重要的东西,其实完全可以舍弃,在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 END ————


来源:微笑的秧秧,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简书推荐作者。微信公众号:微笑的秧秧。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朗读者:艳坤,个人公众号:snyk88(声暖夜空)喜欢读书、摄影、旅游的朋友们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作品。


结尾音乐:《春的临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回复  朗读 即可加入轻课朗读社群

征集原创稿件,稿费标准:500元起

投稿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投稿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henry00000

互推联系微信:Asetmiss-GAO

↓↓点赞超过500,老板就会赏小编一个鸡腿呢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