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声说蟹(三)——大闸蟹成长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大闸蟹被生物学家描述为“性格急躁,凶猛,不按常理出牌的铁甲大将军”,但它却偏偏喜欢生长在温柔之乡苏州。这是因为大闸蟹是一种在咸淡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长的洄游生物,而苏州位于长江口咸淡水交汇带,湖荡众多,是大闸蟹繁殖与生长的理想场所。



▲大闸蟹的写实精细描绘(绘图:何羽)


天然水域中的大闸蟹,从出生到死亡经历两次洄游,一是幼时的索饵洄游——从入海口游向淡水摄食、生长,即溯河洄游;二是成熟后的生殖洄游——从淡水游向入海口交配、产卵、孵化,即降河洄游


然而,随着长江水系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彻底阻断了大闸蟹的洄游路线。时至今日,蟹苗、蟹种和成蟹养殖之间完全通过陆上人工运输完成。蟹爷爷若是能对坐着长途车而来的小蟹苗讲故事,想必会追忆起祖先们在江河湖海惊涛骇浪中长达两年的洄游长旅。


▲大闸蟹生活史


为了了解今日环环相扣的养蟹产业的全过程,从2010年初秋至2012年近两年时间里,汉声编辑从苏州阳澄湖最下游的成蟹养殖,追溯至苏北射阳沿海的蟹苗繁育,再到上海崇明岛的幼蟹养殖,跟随大闸蟹跑完近千里的慢慢生长之旅。想不到餐桌上供我们享用的美味大闸蟹,背后却是要经历如此周折的一番旅程。



▲大闸蟹养殖跨越的三个地区,各阶段通过人工运输取代洄游过程


第一站  射阳

土池蟹苗繁育


大闸蟹需要在一定盐度的咸水环境中方能正常交配、产卵繁殖,所以人工蟹苗培育以在沿海地区滩地为宜,可以获得天然海水,培育出的幼体更接近天然蟹苗。内陆地区则需要采用人工咸水培育。根据大闸蟹繁殖流程,蟹苗培育场一般需要建设亲蟹池、孵化池、幼体培育池等设施。



亲蟹池:大闸蟹繁殖交配场所,孵化池:蟹卵孵化场所,幼体培育池:孵化幼体初期生长场所


大约在1~3月份间,育苗人员开始对亲蟹进行人工促产,他们将亲蟹以1雄:2雌的比例放入土池(咸水池,盐度以16‰最佳)进行交配。交配产卵之后,雌蟹怀抱几十万粒受精卵,开始进行孵化过程,被称为“抱卵蟹”。从这时起,蟹的生命就真正开始了。



▲交配5~7天后,雌蟹即可抱卵(怀孕),一个雌蟹一般可抱卵25万~40万粒,约有3~4两左右,体质好的雌蟹还可二次抱卵。


一般15~30天后,受精卵胚胎发育完成,抱卵蟹陆续进行幼体排放。育苗人员将抱卵蟹装入网笼中放入幼体培育池,称为“挂笼”。夜间抱卵蟹扇动腹部,将孵化出的幼体排放入水中,称为“布苗”。一般两日即布苗完毕。等幼体全部孵化完毕,便可以捞出亲蟹。



▲抱卵蟹装入网笼中,称为“挂笼”(左图);抱卵蟹将幼体排放入水中,称为“布苗”(右图)


刚孵化出的幼体,外形似水搔(sāo)而称溞状幼体。他们需要活在水质清洁、饵料丰富、无敌害的环境中,所以需要对培育池进行除害清理。经历30天内的5次蜕皮,体重由0.13毫克发育到1.8毫克。在第五次蜕皮后发育为大眼幼体(蟹苗)。



▲刚刚孵化出不久的溞状幼体




▲溞状幼体是大闸蟹最初的形态,形似水溞。早期以单细胞藻类为食,后期开始变为杂食性。


大眼幼体因一对复眼露出眼窝外,眼大而明显故得名,俗称蟹苗。体重5毫克,胸足和腹肢各有五对,身体的刺和尾叉均已消失。此时,育苗人员要淡化培育池的水体,每日降低盐度5‰~1‰,使池水盐度将至5‰以下,以使蟹苗能逐渐适应淡水生活。之后便可以把蟹苗捞取出池,上市销售。



▲从幼体培育池捞出的大眼幼体



▲大眼幼体有明显的溯水性,对淡水敏感。在自然水域它们会开始洄游至淡水区域。在入海口前海处借助潮汐,成群顶风溯流而上,退潮时伏在江底,等待涨潮再继续上溯,千方百计地进入沿江河湖,形成每年的蟹苗汛期。


第二站  崇明

土池蟹种养殖


大眼幼体(蟹苗)上市之后,接着便进入培育蟹种,为大闸蟹养殖的中间阶段。其中有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大眼幼体培育成仔蟹,因个头如黄豆般大小,又称豆蟹,为时约20天;二是从仔蟹培育成蟹种,因其如纽扣般大小,又称扣蟹,为时约6个月。



▲大眼幼体蜕皮一次为Ⅰ期仔蟹,以后每隔5~7天蜕一次壳;Ⅲ期仔蟹之后为幼蟹阶段,外形日益接近成蟹


蟹苗在浅水环境中才能蜕壳,所以需要一个浅水、水草多、无敌害的生长环境。所以在投放蟹种之前,要排干池水,清除淤泥,诱捕敌害生物,并用生石灰等消毒塘底。而为了保证蟹苗下塘后有充足、新鲜的饵料,下塘前还要培肥水质,培育藻类和水蚤。放养前需加注新水,使水深达到0.3米。


▲崇明的蟹种培育池实景



另外,塘边以及塘中一定要栽种各种水草,面积应不少于池塘面积的一半。其中水花生以其生长快、枝条茂密等优势成为最主要的水草品种,为蟹苗提供立体的生活空间和蜕壳时的荫蔽环境。



▲栽种水草是蟹苗养殖至关重要的一点,各种水生植物不仅为蟹苗提供了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饵料,而且缓解了池塘水浅、水质易恶化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为蟹苗提栖息和蜕壳的场所。


蟹种培育池准备好后,就可以将从育苗场运来的一箱箱蟹苗均匀抛洒入水中。每亩放0.5~1千克。蟹苗运输至水塘,须马上下塘,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密切配合,做到“人等苗、车等苗、塘等苗”。



▲将蟹苗箱运至水塘边卸下打开(左);将蟹苗均匀抛撒入水中(右)


蟹苗下塘之初,以池中浮游生物为主要饵料,需每天泼洒一定豆浆,培育足够水蚤。等第一次蜕壳成为Ⅰ期仔蟹后,可改喂新鲜鱼糜、豆腐糜,往后可搭配投喂浮萍等。等培育至Ⅴ期仔蟹后,便进入蟹种培育阶段。蟹农将仔蟹捞出,分塘放养,密度约为2万~4万只。饵料变为浮萍、水草以及各种杂鱼、螺蚌类,搭配谷物、玉米等。



▲水塘生长的水稻以及水花生


经历长达6个月的培育,多次蜕壳后的蟹种体重发育至25克,外形伤日益接近成蟹,腹肢的分化日益明显。此时蟹农会对蟹种进行捕捞,按找个头大小分类,过称装袋,上市销售。



▲蟹种捕捞一般在深夜进行。蟹农在进水口放水入塘,同时在出水口放水,蟹种被冲至出水口网袋中,尽数捞出。



▲选出的优良蟹种会被运至四面八方的湖泊池塘中,继续完成大闸蟹慢慢生命之旅的最后一站——成蟹养殖。


第三站  阳澄湖

湖泊养蟹


成蟹的人工养殖,因各地自然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池塘养蟹、河沟养蟹、稻田养蟹、湖泊养蟹等几种模式。其中的湖泊养蟹又分利用天然大水面低密度的放流模式,和围网种草投螺的围网模式。阳澄湖主要采用后者,利用阳澄湖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饵料资源,在围网中以科学精细的养殖,使大闸蟹顺利生长成熟。



▲阳澄湖围网区实景


阳澄湖的围网养殖为大规模连片养殖,所以网围形状均为方形。网区内建造一座架于水面之上的临时生活区和操作平台,并在附近设置成品蟹暂养箱。大网中还根据喂养情况划出小围网为蟹种暂养区,面积为种面积1/5左右。



阳澄湖围网构造图


投放种蟹的时间在春节前后,2、3月左右为宜。前期需要清理水域中的河蟹天敌,如鲶鱼、黄鳝等,还要进行水草种植和螺蛳投放(作天然饵料)。其中,水草对于大闸蟹的栖息、蜕壳至关重要,它也是重要的饲料,并有助于水质的改善。所以有“蟹多少,看水草”、”蟹大小,看水草“的渔谚。



▲水草品种主要为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


投放种蟹时,密度通常以每亩200~400只蟹种为宜。蟹种先投放在水草已经生长到一定高度和密度的暂养区,多点分散投放。待到5月份大网区内的水草覆盖达到50%~70%时,再取消暂养区,放至大网生长。


大闸蟹是杂食性动物,水生植物、动物或谷类都可食用,以动物性饵料为佳。除了事先种植的水草和螺蛳以外,还需一定比例的人工饵料,即各种小杂鱼、玉米、小麦、南瓜等。



▲在操作平台上将杂鱼等饵料剪成指头大的碎块



▲大闸蟹进食量最大的七八月份,10亩水面每天要投100斤饵料


成蟹养殖阶段,大闸蟹还要蜕壳5次左右。蜕壳期间,需安静、稳定、安全的环境,尽量避免大型水上机械搅动水体,以免惊扰蜕壳。适量的水花生等水草,也可以为螃蟹提供比较隐蔽的蜕壳场所。



▲大闸蟹蜕壳过程


一般在9月中旬之后大闸蟹就从黄蟹陆续变为绿蟹,即性腺成熟的成蟹。到9月下旬,蟹农开始捕捞大闸蟹。捕捞出来的成蟹会放入暂养区或竹木制的暂养箱中暂养1~2个月,陆续分批出售。



▲当地蟹农的地笼补蟹方式



▲“秋风起,蟹脚痒”。大闸蟹成熟之后,便开始躁动不安,欲挣脱围网奔赴大海交配繁殖。


至此,历时两年三地的生长,二十多次蜕壳,大闸蟹最终成熟。认识了它的一生,不禁由衷佩服这些横行介士们。









*本文图文选自汉声《大闸蟹》


《大闸蟹》可通过以下方式购买:
1、汉声微店:
点击全文最下方“阅读原文”微店购买
2、汉声淘宝店:
①https://bj-hansheng.taobao.com
②搜索店铺“汉声巷网店”
3、汉声官网:
http://hanshenggifts.com.cn

---

台湾汉声出版社自197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民间传统文化和地方风物的抢救、保护和传扬,四十多年来亲力奔走于民间,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

出版了系列杂志书200多期,内容涉及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方面,建立起一座“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基因库”,享誉全球文化界。

《汉声》杂志多次被选为亚洲好书,2006年5月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最佳行家出版物”。

汉声·民间
公众号:hansheng-echo
新浪微博:@汉声
豆瓣:汉声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大闸蟹》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