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森的产业致富经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说起杨树森,是吉格斯太镇梁家圪堵村民,也是我旗雨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是自治区级劳模。今年,他通过扶贫政策,延伸产业链,与村民同耕、同种、同致富,吸引许多村民在朋友圈时不时地给他点赞。

  65岁的杨树森,是蒙古族党员。他18岁就当上了生产队队长,半辈子和黄土地打交道,一年年土地由绿变黄,由黄变绿。他常说:“我就想在农业上有所作为,带领父老乡亲们富起来,哪怕从60岁开始也不晚!”今年,他的梦想又最大化地实现。

艰苦创业一起富

  “要富大家一起富。”这是杨树森的梦想。在“两学一做”活动中,他本着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村民服务,艰苦创业,积极奉献。

  20多年前,杨树森开煤矿赚了不少钱。按常理,年近60岁的人不会再去艰苦创业,但是他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有钱了,开上小汽车了,可村里的乡亲们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收入不到20000元,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他下定决心要为村里人做点什么,为家乡做点什么。

  这不,正好赶上国家政策的扶持,2010年秋天,他开始征地、盖大棚,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2011年一开春,村里人就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了,而且周边地区的商贩们也争相来购买。

  刚开始,村民们不理解,也不能接受他的想法,有人曾多次问他万一没人种你的大棚怎么办,万一种下这么多菜卖不出去怎么办,万一赔了怎么办……杨树森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些,但是,他是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是他唯一的信念。他肯定地说:“不会赔。”第一批蔬菜其实是他的试验品,没想到给他开了好头,他不用再那么费劲地挨家挨户去劝说村民们去种他的大棚。如今,村民们自觉主动地来找他承包大棚。

产业扶贫有三好

  喜笑颜开的杨树森逢人就说:“产业扶贫政策有三好:能让企业起死回生,能带动贫困户,能让市民吃上绿色食品。”杨树森介绍。

  2016年,政府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温室大棚250栋,完善了365栋大棚的所有的配套设施,达到了标准种植条件。今年,扶贫办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解决农户就业发展致富的问题,为雨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贷款扶贫资金300万,整合了资源,完善了种养殖配套设施,搞活了企业。

  杨树森将产业扶贫项目采取集中管理的模式,吸纳周边农户入股经营,走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助农增收之路,集中打造示范养殖、生态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生态观光旅游园区。合作社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现有鱼塘600亩,主要养殖品种有鲤鱼、鲢鱼、鲶鱼、鲫鱼等,让附近8个社的3200多位村民受益。今年4月份,合作社还新养殖了380亩螃蟹,长势良好,最近就能上市了。

  合作社还吸纳了12户国家级贫困户,为他们免费提供2栋种植大棚,免交水、电费,月工资在其他农户种蔬菜每亩300元加提成的基础上,另加200元,每人月平均工资超过3500元,这些村民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0000元,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在合作社打工。“做一天工有100多元的收入,既能补贴家用,还能锻炼身体,”有的村民笑呵呵地说,“除了工资和土地租金收益外,贫困户还能从蔬菜基地的收益中获得工资,这个政策就是好。”

  今年,杨树森从土右旗购买农家肥1800立方米,用在了大棚蔬菜种植上,生产工艺按“绿色蔬菜”标准进行种植,他所种的365栋大棚蔬菜被有关部门认定为“绿色蔬菜”,在达旗、东胜等地十分畅销。目前,他正准备种下一茬。杨树森还将利用现有的种养殖基地,发展观光、采摘、旅游,发展垂钓、游玩、度假,让城市里的孩子体验农家生活,让市民们吃上放心食品。

  随着无公害蔬菜农业产业化扶贫示范点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和产业扶贫工作实现了无缝衔接。杨树森决心打造绿色产业基地,带动村民致富,继续发展种养殖绿色产链。

  有人曾问杨树森:“你老也老了,挣了那么多钱管够自己花了,还瞎忙乱甚了?”“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他这样说道。


编辑:郭振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