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山水画的鼻祖,是如何逐渐失去重要地位的?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中国山水画有两大体系。最先是隋唐时期展子虔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奠定的青绿山水画体系。另一大体系就是单纯用墨、不用颜料的水墨山水画体系。唐朝大诗人王维,被认为是水墨山水画的鼻祖。



随着中国绘画笔墨技法的丰富,水墨山水画到五代十国时走向了成熟,在宋代则达到了鼎盛,逐渐取代了青绿山水画的主要地位。这一艺术潮流的逆转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荆浩开始刻意使用并强调皴法:把毛笔的笔锋侧弯,或是让笔毫分岔,用干墨扫刷或摩擦出山石的体积来,这样山体就有了粗糙的肌理与明显的立体感。这是中国绘画的一次伟大革命。



先从荆浩说起。他生于唐末五代十国的后梁,当时天下大乱,他躲到太行山中隐居。文人归隐之后,闲暇时间较多,总需要一些事情寄托情趣,比如诗文书画等等。荆浩整天面对奇峰激流、云霞古树,难免有画画的冲动,于是有了日后赫赫有名的那幅《匡庐图》——当然画的并不是真正的庐山,而是他向传说中隐居庐山的前辈匡裕大侠致敬。



▲荆浩《匡庐图》



《匡庐图》高近两米,宽一米多,可谓一幅大气磅礴的全景式山水,画面非常震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荆浩表现大山体积感的特有方式。



早期的中国山水画,从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到展子虔《游春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与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这些山水画面都是先用线描勾出山石的轮廓,再去涂抹填充颜色,正是美术史所谓的技法“空勾无皴”,画中的山石很单薄,自然无法表现高低起伏的立体感。



而到了荆浩笔下呢?他开始刻意使用并强调皴法——这是中国山水画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法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把毛笔的笔锋侧弯,或是让笔毫分岔,用干墨扫刷或摩擦出山石的体积来,这样山体就有了粗糙的肌理与明显的立体感。



皴法,是中国绘画的一次伟大革命。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历代山水画大家都继承了皴法,并创新不同的皴法,以表达他们对山水不同的理解,比如北宋的三位山水画大家范宽、郭熙与李唐。



范宽独创了一种“雨点皴”:用秃短、发散的笔触,擦出好似雨点的墨点,聚点成山——表现出大山的苍劲厚重,犹如古典主义所尊崇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北宋大画家范宽,起初就学习荆浩,据米芾说,范宽早年的画和荆浩几乎一致。可见开始学画,必然都要先模仿老师,但终有一天,当范宽成为真正的画家时,他已然忘记了老师的技法,从“师古人”转而“师造化”。



造化指的是大自然。大自然中有无数造型,范宽开始听从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画面。师古人-师造化-师心,这就是范宽著名的学画三段论。他感悟到了这一点,终于获得了艺术自由,成为绘画的大宗师。这颇有点像六祖慧能所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有幅《溪山行旅图》,在课本中的“出镜率”非常高,专门的美术史更是绕不开它。细看这幅画,迎面而来的一座巨峰,占据了画幅的三分之二,直如泰山压顶、高山仰止。山头上是葱葱茏茏的杂树,大山静穆沉稳之中,又透出勃勃生机。右边山涧,有一注飞瀑,最初曲折了几下,然后“飞流直下三千尺”,给整个画面带来不息的活力。瀑布下有深潭,我们仿佛能听见,飞瀑冲入的水声轰鸣……水潭激起的雾气,正在山脚晕开,范宽巧妙的留白,让山脚显得深不可测。画面中景,是一个小山丘,水潭溢出的溪水正从豁口流出。因为溪水的滋养,山丘上长着茂盛的树林,有几栋楼阁掩藏其中。



下方近景,乱石嶙峋中有一条小路,一队商旅正缓缓进入观众的视野,骡马铃铛声、赶路吆喝声与溪水潺潺声,好像在唱和共鸣。



范宽继承了荆浩的“壮美”画风,但在细节皴法上,在山石肌理上,范宽和荆浩完全不同,他独创了一种“雨点皴”——就是用秃短、发散的笔触,擦出好似雨点的墨点,聚点成山——表现出大山的苍劲厚重,犹如古典主义所尊崇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郭熙勇敢地走出了范宽的阴影:对比一下范宽与郭熙各自最负盛名的画《溪山行旅图》与《早春图》,人们会发现,前者安静肃穆,后者则正好相反,灵动飘渺。



在范宽“谢幕”之后,北宋的山水画坛有几十年时间十分守旧。范宽式的稳重画风被人们一再模仿,画坛在巅峰之后陷入平庸的波谷。



最早指出“关陕之士,惟摹范宽”这一时弊的是郭熙,他重新回到写生,在山林中观察阴晴云雨、四季变幻,真正遵循范宽的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绝不抄袭范宽的画面形式。因此,郭熙勇敢地走出了范宽的阴影,谱写出了新的画坛传奇。



《早春图》即为郭熙的代表作。描绘严冬过后,“木欣欣尚未荣,泉涓涓而始流”的景象。请注意,画面从最高峰顶点到山脚的大石,从远景到近景,山势的主线,可以连成一个“S”形曲线。这是中国画布局的一个“源代码”。之后在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王蒙《青卞隐居图》,甚至宋徽宗的花鸟画 《芙蓉锦鸡图》中,都不断出现类似的构图方式。



S形构图起源于太极图,太极图中间那条区隔阴阳的曲线,涵盖了中国哲学此起彼伏、矛盾统一的思想,S形还具有韵律感、节奏感,使图像显得更为灵动与虚实结合。



郭熙不仅画得好,也是艺术理论大家,他在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远法”。“三远法”是指在一幅山水画之中,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视角交错,去表现风景的“高远”“深远”和“平远”。



▲郭熙《早春图》



站在《早春图》前,人们的视线穿过白雾缭绕的山腰,两座山头一高一低、一主一从耸立在画面的上部,山顶是密集的杂树。正是“三远法”中“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高远之势突兀”,这是仰视巍峨的视角。再看山腰右侧,有许多苍劲的参天古树,一大片楼阁建筑群就隐藏于群山深处。峡谷之间,有一叠三跳的瀑布奔流,最后汇入画面右下角的河流中。这段画面,恰是“三远法”的“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深远之意重叠”,这是居高临下的俯视。跳到山腰的左侧看,有泉水绕过一块“蟠桃”之形的大石,流入画面左下端的河流中。大石左边有一条蜿蜒山路,两个挑夫在吃力攀登;山路绕过大石之后,有一座木桥,隐约可见另几个挑夫正在过桥,走向画面右侧那片建筑。顺着桥下的泉水,往上溯源,曲曲折折的溪流,出自一个幽深的山谷,山谷十分空旷,隐约可以望见淡淡远山,似乎可以听见空谷足音。“三远法”说“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这个局部正是平视望远的视角。画面最下是一组嶙峋巨石,上有数株苍松,兀然挺立画幅中线。巨石左侧的山脚下,有一条小篷船停靠岸边,渔夫拖家带口,正走向山石下面的草屋。与之对称,巨石右面山脚下,则是两个打鱼人正要停船靠岸。



值得留意的一个细节是,整幅画左中部,有一行题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还有一个长方形钤印,是“郭熙图书”字样。“壬子年”就是公元1072年,郭熙正值盛年,“早春”点名时节,也是此画之名称。这行题款看似普通。可是要知道,更早期的中国画,包括《游春图》《明皇幸蜀图》《匡庐图》等等,统统没有画家的题款。美术史要鉴定他们是谁的作品,常常有很大的争论,画家就像在历史中与后人捉迷藏。



北宋之后,开始有画家署名,但“犹抱琵琶半遮面”,名字或隐约写在石头上,或者细密写在树干上,很难发现。比如《溪山行旅图》中范宽的签名,就藏在树丛之中,十分的隐蔽。而郭熙不仅在画中清清楚楚题写时间、画名、姓氏,还留下印章。这说明北宋中后期画家地位大大提升。



《早春图》山重水复、苍松遒劲,其中还蕴含郭熙的三大技法:



一是他画大山,不像范宽那样劲挺,而是有一些柔曲,犹如云卷云舒,这是他独创的“卷云皴”。



二是他画树枝,如螃蟹爪子,笔墨明快,这是“蟹爪枝”。



三是他画石头,笔墨随机皴染,所以轮廓线很模糊,石头像“鬼脸”一样变化多端,号称“鬼脸石”。



对比一下范宽与郭熙各自最负盛名的画《溪山行旅图》与《早春图》,人们会发现,前者安静肃穆,后者则正好相反,灵动飘渺。正如顾恺之的线条“春蚕吐丝”安静绵密,而吴道子的线条“吴带当风”飞动疏朗。艺术史就是这么有趣! 当一种风格流行到极致,必有相反的风格来消解它,反潮流总是如影相随。中国美术史不断出现不同的潮流相生相克。



从完整“全景”到“半边”局部,这正是李唐之“变”。他适应了江南,不断探索,开启了南宋马远、夏圭“一角半边”的山水画新样式。



明代王世贞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五变说”,认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是:李家父子一变,荆浩等第二变,范宽等第三变,李唐等第四变也,黄公望等第五变也。



曾是宋徽宗画院考试第一名,“靖康之变”中冒死逃到南宋的大画家李唐,是如何载入山水画史的?



且看李唐的代表作《万壑松风图》。对于这幅画,人们的第一观感常常是“鬼斧神工”四个字。画面上半部是一座棱角分明的主峰,每一块岩石都刚劲有力,如斧头劈开,这是李唐用毛笔侧锋扫刷皴出的“斧劈皴”。主峰山头林木茂盛,郁郁葱葱。两侧则是若干座细瘦的“万仞山”做陪衬,远远隐现于“白云生处”,这是主次有序、远近分明的布局。我们注意到主峰左侧的一个淡墨远峰上,有一款小字: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主峰之下是密密麻麻的松林,松针细小但画得很清晰。松林之后的山涧中,有瀑布跳出。右边山脚下有一条山路,曲折通向松林里,好似“远上寒山石径斜”。视线转到主峰左下方,又有一缕清泉,断续落下,最后与右侧的瀑布汇合成一道欢腾的溪水,漫过山谷的乱石,流入左下方的石潭。李唐还用了一些青绿颜料渲染松树的针叶,与水墨皴擦的岩石对比鲜明。遥想千岩万壑中,风入松林,翠色流动,何等令人心旷神怡。



李唐的画不仅刚劲,还明显缩小了图像的视野,主峰没有那么高大雄伟了,好像只是连绵的群山之一。



▲李唐《江山小景图》



再看李唐的《江山小景图》,转成横列的一排山峰,高低参差、起伏不定,已然放弃“全景式”构图,而采用“半边式”构图。从完整“全景”到“半边”局部,这正是李唐之“变”。



对于这种构图变化,有学者认为,首先是因为北宋末期经济中心南移,描绘北方崇山峻岭的画风,大家已看得腻烦。而丘陵连绵、江河纵横的江南风景,则越来越受到欢迎。其次,靖康之难,宋室南渡之后,李唐等逃到南宋的画家更不知不觉有了半壁江山的心理。,对艺术的影响十分巨大。总之,李唐适应了江南,不断探索,开启了南宋马远、夏圭“一角半边”的山水画新样式。



▲马远“一角半边”的山水画



作者:曾孜荣(艺术评论人、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

编辑制作:范昕

图文来源:文汇网



版权声明:本网发表之图文,均已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和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法转载或使用。(本网凡注明“图文来源:XXXX”,均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不在此列。)


免责声明:本文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之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在十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酌情对相关内容予以修改或删除处理。


↓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哦 ↓

更补的媒体统筹(排名不分先后):天涯艺术网、魅艺中国网、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百度、腾讯、搜狐、新浪、网易、雅昌艺术网、艺起来、艺术公社、艺术天成、5A画廊、艺术中国网、美术中国网、写意中国网、Art90艺术控、明星传媒、终南画谱、天津画廊联盟、宁夏日报艺术风尚、浙江艺术网、水墨时代、水墨视界、水墨前沿、今日鉴藏、墙艺术、99艺术网、央视网、月雅书画、人民艺术、中国美术家网、学院中国艺术网、金石书画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华网、凤凰网、中国艺品投资网、艺术档案网、艺术版权网、琉璃厂在线、中国书画档案网、艺术传承媒体联盟、中国水墨现场、国画名家网、当代中国画、中国当代书画家网、北京时间、人民生活网、中华时讯网、人民美术网、中艺书画网、东方艺术网、环球文化网、中国书画网、北京文化艺术网、北京美术网、天津艺术网、艺美中国网、艺新网、艺美网、艺栈网、出山网、书画圈、美术圈、宣和网、画家村、画廊网、艺术仓、拍卖网、新视点、大画家网、水墨中国、中国美网、美意中国、文创在线、文化中国、印象中国、文脉中国、齐鲁字画网、中国艺海网、竞友艺术网、翰墨书画网、壹号收藏网、元鼎文化网、辉煌艺术网、翰墨千秋网、当代艺术网、一品字画网、号外艺术网、道东艺术网、思潮艺术网、意致文化网、尚远文化网、盘古收藏网、艺术山东网、西北翰墨网、圣美艺术网、上海文艺网、京津冀书画网、江苏美术家网、中国艺术之梦、伍佰书画网、东方金典艺术网、中国时尚新闻网、众森原创文化网、德艺双馨艺术网、半亩方塘艺术网、华夏书画艺术网、中国书画研究网、中国时代艺术网、中艺博雅艺术网、中国艺术资讯网、中国文化艺术网、中国国家艺术网、中国艺术品理财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天津美术网、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等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中国文艺媒体联盟 | 艺窝疯 核心成员

忠于好奇



后来的我们

主演:井柏然 / 周冬雨 / 田壮壮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寂静之地

主演:艾米莉·布朗特 / 约翰·卡拉辛斯基 / 诺亚·尤佩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主演:小罗伯特·唐尼 /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马克·鲁法洛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战犬瑞克斯

主演:凯特·玛拉 / 汤姆·费尔顿 / 布莱德利·惠特福德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幕后玩家

主演:徐峥 / 王丽坤 / 王砚辉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原文
    阅读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即将打开""小程序
    取消 打开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